餘閑掰着手指頭跟他算賬,“其中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資産,就隻是為了打下一個國家之後從裡面搜刮那麼一點金銀嗎?”
“那你還不如乖乖在家守着吃糧饷,那還更省錢一點,也更劃算。”
餘閑的訓斥讓朱棣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
“您的意思是說我們要将這外族川邦之地開創為聚寶盆!”
“讓他們源源不斷的生産出錢糧來,用以解放我們大明百姓沉重的稅收,然後将大明養的更加兵強馬壯,富裕安康。”
餘閑無奈了,雖說意思就是這麼個意思,但從這小子嘴裡說出來怎麼就跟變了味兒似的。
“行了扯遠了,我們接着來說文化和經濟之間的聯系。”
“首先你有沒有想過,隻要百姓們掙錢掙得多,他們是不在乎那些稅收的。”
“不管是朝廷官員的擴充,還是軍隊的擴充,老百姓們的壓力都不會再加重,所以說重要的是開源而不是節流。”
“至于你剛剛說的那些沒錢養就幹脆不養了,你如果隻是一個小家庭,那你這麼不負責任,我也不想說些什麼。”
“可若是擔負的是一個國家,進行的是一個整個國家的決策,那這就太傻了,也太昏庸了!”
“也幸好你不是皇帝呀,否則國家非被你玩完蛋不可!這種馊主意,以後盡量憋到肚子裡。”
朱棣摸了摸鼻子,也不敢再說些什麼了。
餘閑歎了口氣,“算了,是我讓你随心所欲的講的,也說了不能批評你”
“總之我接下來跟你講一講,你能聽進去多少是多少,反正對你一個勳貴子弟來說,用處應當也不大,你就随便聽聽好了。”
餘閑将酒杯中的酒一飲而盡,正色道:“任何一個團體都有最初艱難的時候。”
“就如同華夏,雖說如巨龍一般橫卧在這神州大地之上,實際上這巨龍在最初的時候也不是那般團結。”
“最開始的時候,在華夏大地上生存的個體都是互相看不順眼的,隻不過住在同一個地方,互相湊合着過日子罷了。”
“在最初那個時期,華夏甚至不能稱之為華夏,也不能稱之為民族,隻不過是一盤散沙,散落在這片大地的共同人類罷了。”
“但曆史上的先輩們是如何将一盤散沙凝聚起來的呢?那就四個字,文化統一。”
“求同存異!”
“先找彼此相同的點,然後将這個點擴大為整個國家的整體,然後再互相包容對方不同的地方,促進文化認同。”
“簡單點來說,就像是你去找朋友,自然是找那些能聊得來的、聊起來更舒服的,這就是你們之間的同。”
“但是朋友不可能和你一模一樣,他和你不一樣的地方,你也會選擇接受,這就叫存異。”
“時間長了,你自然會有你自己的朋友圈子。”
“如今這國家也是一樣的,剛開始是散沙,随着數百年過去,便有了彼此的文化認同感,大家就可以共稱為華夏子孫了。”
“就像是遼國的北院南院制度,你覺得怎麼樣?是不是很成功?”
“這些成功都離不開漢族文化的深厚,如果漢族文化如海外異族那般淺薄的話,遼國的北院南院制度就隻是空談罷了。”
“所以你有沒有理解這個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