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政治之間的手段就是統合所有的相同利益點,用相同的利益點來勾連彼此,将一個又一個的點連接成一張大網。”
徐閑喝了口酒潤潤嗓子,繼續道:“給你舉個例子,就像是宋朝和遼朝的邊境貿易。”
“那時候僅僅隻是一場經濟交易,慢慢發展下來,遼最終被徹底漢化。”
“還有更北面那一邊的金,那是比遼更野蠻的存在!”
“金滅遼之後,宋朝依舊用這個方式開始和金進行邊境貿易,然後又成功将金給漢化了!”
“漢化之後的金變弱了,蒙古人才有這個本事将金滅掉。”
“再往後,蒙古人南下打敗了我們,而我們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依舊是将其漢化!”
“用了也不到百年的時間,就将蒙古人成功趕到了北邊去。”
“并非說我們的漢文化是完全無用的,而是漢文化,它更适用于我們華夏漢族的身份體系。”
“我們适應的更好,能将其轉化為自己的武器和利刃。”
“而異族人隻會籠統的一口吃下!”
“不了解其中精華和糟粕,就隻顧着全部的消化,就會容易反噬自身。”
“所以這其中經濟和文化之間的相輔相成,互相作用,有沒有聽懂?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極為密切的?”
朱棣有沒有聽懂不知道,但一牆之隔的朱元璋可謂是恍然大悟。
當過皇帝的他所站的位置比别人高,大局觀也比他人更為廣闊,所以輕易便理解了餘話裡的内容。
如今國家的問題如同一團亂麻的線頭,被他抽到了解開的關竅,順利的将其理順。
“怪不得餘先生會以此為作業命題,原來如此啊!”
“不動刀動槍也不起戰事,光靠文化傳播就能收割四海八荒的金銀财寶和利益!”
“還可以使大明屹立不倒,形成文化共同體…潤物細無聲的侵入其他國家的領地,将其占領!”
“太絕了,這一招太厲害了!”
一旁的朱标見父皇如此激動,不由得眉頭微皺。
看來自己的水平還是有的練呀。
因為他隻是懵懂的感受到了其中的一點道理,但卻不知父皇激動的原因是為何?
如此看來,他和父皇的水平依舊是天差地别。
正在思索之際,隔壁餘閑的聲音再次響起。
“同樣還有一個挺近的例子,就是蒙古。”
“在中原定居了快百年的蒙古人,就如同之前被吐蕃給強行教化的漢人子孫一般,他們的身上已經找不到蒙古人的氣質了。”
“一個個看起來比漢人還像漢人,那彬彬有禮的書生模樣,當真是讓人看了都覺得雞皮疙瘩起一身。”
“其實我個人是不太理解蒙古人的,明明是他們将華夏巨龍給打趴下了雖然隻是打趴下了一小會,但他們不知道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