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潛,講兩句,我們愛聽。”在座的好幾位老人平常沒少受到過潛來多的照顧,對于潛來多的話,他們是放在心上的。
“行,那我就講兩句。”潛來多大聲說,他怕有的老人耳朵不好,聽不清楚,大聲道:“第一句,大媽大爺們保重身體,明年我還來看你們。”“好,好!”老人們大聲附和道。
“第二句,東西發給你們,及時吃到肚子裡,别放着舍不得,最後放壞喽。”潛來多話一停,老人們笑作一團。
“第三句,領禮物!”
“來,大家過來排隊領禮物喽。”吳書記手一揮,就要招呼老人們上前來領。
“不用不用,我拿給老人們。”潛來多笑眯眯地握住吳書記的手,拎了一份牛奶和發糕給他,“來來來,我們一起。”
“好咧,成!”吳書記接過禮物,遞給離他最近的一位老人,随即掏出手機,拍下潛來多和潘向前幾位民警給老人派發禮物的照片。
老人們咧着嘴笑得露出了牙龈,對民警們帶來的禮物很是滿意。
除了事先報備過行動不便的老人,細心的潛來多發現,養蜂人汪志國的母親吳仙菊沒來現場。
“今天怎麼沒看到吳仙菊老人啊?”潛來多問吳書記。
“你是說養蜂的汪志國家的老母親?”
“我就納悶了,昨天吃中飯的時候還見過她老人家,我告訴她你們今天要來,照理說,她身子骨硬朗得很,沒道理不到場啊?”吳書記也是一臉迷惑。
“你們說的是仙菊奶奶嗎?昨天晚飯,她也沒來吃,我心裡還奇怪來着,以為她兒子回來了。”在照料中心給老人燒飯的一位阿姨提供了信息。
多年警察的職業敏感,讓潛來多意識到事情有些不對勁。
“走,上老人家裡看看去。”潛來多留下郝山和江然發在照料中心陪伴老人,自己喊上潘向前,和吳書記熟門熟路往吳仙菊家走去。
照料中心門口,圍了不少看熱鬧的村民,他們熱情地和潛來多打招呼。
這種情況若是擱在平時,潛來多肯定會停下來和村民們聊上幾句。不過他今天心裡有事,簡單打了聲招呼後就轉身離開了。
不到10分,潛來多就走到了吳仙菊老人的家。
老人的家偏向村尾,沿着z字型的石闆路拾級而上,一座簡易的平層磚房靜靜地伫立在一排黃土牆之中。一片黑瓦一側,條型方口的煙囪直伸蒼穹,訴說經年的歲月故事。
上根村的新房子大多建在村口新規劃的地塊,村尾以老房子為主。
這些年,汪志國養蜂賺了些錢,在村口也建了一幢小排屋,多次請老母親過來入住,但老人總是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我現在還能自理,就不麻煩你們了,再說,你那新房水電樣樣費錢,不如我自己的小屋自在。”
汪志國拗不過老人,隻得随她。每次夫妻倆回來,一日三餐就在老母親房子裡燒,晚上再回自己的排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