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來多推了推門,門上着鎖。拿起鎖頭又驗證了一下,這老嬸子到底去了哪?潛來多憂心忡忡。
“潛教導員,我們去汪志國家看看,沒準,老人在那兒呢?”吳書記寬慰道。
“行,看看去。”
村尾住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潘向前問了附近幾位老人,都說昨天中午之後就沒看到過吳仙菊了。
潘向前緊跟着潛來多,朝村口方向一路疾行。
說是小排屋,但汪志國家跟别人的還是不太一樣,因為在家的時間短,汪志國的排屋還是粗胚,隻有外牆粉刷跟其他村民同步,為統一的土黃色,門口兩旁的紫色菊花開得豔麗,透過窗玻璃,地面粗糙的水泥地清晰可見,裡面的陳設更是簡單。一推門,也“鐵将軍鎖門”。
“看來,汪志國也不在家。”吳書記神色有些凝重。
“我看門前的紫色菊花土壤濕潤,雜草也被整理過。”學偵查出生的潘向前用手撚了撚泥土,“上根村這邊今天早上下過雨嗎?”
“沒下過,這幾天天氣好着呢,都是晴天。”吳書記肯定地答道。
潛來多和潘向前對了一眼,确定老人這一兩天來過兒子的排屋。
“村裡去年在這片排屋的幾處角落裝了電子眼,都是必經之地,我去村辦公樓調一下監控,”吳書記看了看潛來多和潘向前,心神領會,“或者幹脆給汪志國打個電話?”
“先調監控,電話等會兒再打。”潛來多說,“眼下野生花比較多,汪志國正在外追趕花期,昨天還跟我通過電話,說是得過半個月才回,讓我多關照一下他的老母親。”
“向前,你跟吳書記去看監控,我找附近的村民了解一下情況。”潛來多說。
“好,師傅。”潘向前應了一聲,立馬跟着吳書記去了村辦公大樓。村雙委辦公室就設在村居家養老照料中心樓上,相當于他們又回到了照料中心。
此時,照料中心給80歲以上老人的物資都已分發完畢。有的老人開心地喊來家人拎回家,有的就等吃完午飯由志願者慢慢送他們回去。
潘向前趕回照料中心時,江然發與郝山正陪着老人唠嗑,逗得老人哈哈笑得開懷。
來不及與他倆打招呼,潘向前身形一閃,就跟着吳書記上了二樓的監控室。
還是郝山眼尖,一瞥,發現潘向前和吳書記神色不對,示意江然發一起跟上看看。
村官小傑接到吳書記的電話後,已經打開監控待查。
潘向前緊盯着監控,查找昨日從排屋經過的所有人畫面,特别是老年人。在照料中心燒飯阿姨提供信息的時候,潘向前就問了吳仙菊老人的外貌特征,後又電話打回溪頭派出所,讓虞妃查到了老人的相關信息和照片。
這也是潘向前來溪頭鎮派出所不到三個月時間,第二次通過監控查找相關信息。
江然發與郝山簡單了解情況後,也參與了進來。
幾雙眼睛齊齊盯着監控,雖然眼睛酸澀但誰也沒敢眨眼。
現在,老人下落不明,多耽擱一分鐘就多一分危險。
當時這33幢排屋建成後,上根村在排屋區裝了3個監控探頭,大路進出口各一個,還有一個在排屋區中央。但進入排屋區還有一條可以從村尾抄近路進入的小路,存在探頭盲區。
連看了兩遍,潘向前還是沒有發現吳仙菊老人的身影。就在大家幾乎以為老人這幾天沒有來過兒子家的排屋時,一戶人家門口芭蕉葉輕微晃動的影像被潘向前捕捉到。
“放大,再放大!”衆人心裡頭一緊,齊刷刷盯着晃動的芭蕉葉。
老人的半個身影露出來,倏得又一閃而過。
“好,停!”潘向前示意小傑将畫面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