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後歸隊的江然發和潘向前成了搭檔,在潛來多的帶領下,開展的小區基礎信息錄入也梳理出了一些信息。
這次走訪,兩個小區梳理出六分之一的租戶,還有20戶常年在外地居住但不出租房屋的住戶,其中有半數無人居住的住戶是在外地工作或做生意,他們會在農曆新年過年前一個月左右先派人回到小區的家中,打掃置辦年貨準備過年。
走訪中,潘向前發現家和小區有一戶常年無人居住的住戶家門口經常堆滿了外賣盒子,幾次敲門,都無人應答。據鄰居反映,這戶人家兩個多月前住進了幾個年輕人,也不怎麼鬧騰,還挺安靜的。
潘向前根據社區提供的電話,給在外的戶主打了電話。
“喂,您好,您是溪頭鎮家和小區9幢502室的戶主嗎?”
“我是,有什麼事嗎?”
“我是溪頭鎮派出所的民警,我們現在正在錄入住戶信息,您家裡有生活痕迹,想了解一下您這段時間是在家還是在外面?”
“哦哦,我還在澤城,我小兒子早兩個月回家了,他說這次和幾個朋友想考察一下創業項目。”
經過一番了解,潘向前大緻摸到了一些情況,比如這戶人家是吾安鄉人,房子是早些年為了孩子在溪頭鎮讀書方便買的,孩子爸一直都在澤城搞養殖,孩子媽媽是前幾年小兒子職高畢業後才出去幫忙的。
在潘向前和江然發又一次上門進行信息錄入時,門終于應聲而開。開門的是位中等個子的年輕人,有些謹慎。
“我是溪頭鎮派出所民警,執行日常警務,請您出示一下身份證。”潘向前說。
年輕人回屋很快找出身份證遞上。
“姓名,柯松,年齡,25歲,吾安鄉人”
“警察同志,喊我阿松就行。”阿松似乎有些不好意思,“這些年外面工作也不好找,我想着回鄉看看有什麼項目可以發展,爸媽也挺支持我的。”
“哦,有項目意向了嗎?”潘向前問。
“哪有這麼好找啊?說實話,如果開飯店我們這邊的客流量好像也沒那麼多,做農業吧,既辛苦又得靠天吃飯,我還是猶豫中呢。”阿松說。
“你媽說你這次跟幾個朋友一起回來,你那幾位朋友呢?”潘向前問。
“在的在的。”阿松笑着把兩位朋友叫出來。
潘向前一一查看了他們的身份證,他們的說辭跟阿松都差不多,聽說阿松的家鄉溪頭鎮這幾年發展得不錯,想來看看創業項目。
“三人一起?”潘向前問。
“呃,對,三人一起,就我們仨。”阿松頓了一下,畢竟跟警察撒謊有些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