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1頁)

就在潘向前和江然發想動身離開時,他敏銳地捕捉到其中一位年輕男子如釋重負地松了口氣,額頭有明顯的汗珠滲出,在這個已入冬的天氣裡顯得有些不太正常。

潘向前向該男子靠近。

“阿松,我突然感覺胸口發悶,怕是中暑了。”該男子開口,聲音有些發抖。

阿松和另外一位年輕人一陣手忙腳亂,果真,一會兒就給這位年輕男子揪出了痧。

見人無大礙,潘向前和江然發離開小區回到了所裡。

不過,潘向前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他第一時間将剛才摸到的情況跟師傅潛來多作了彙報。

“我們先暗中觀察幾天,不要打草驚蛇。信息錄入也先放一放,以麻痹對方。”潛來多說。

接下來幾天,潘向前一邊進小區蹲守梳理案件相關信息,一邊想方設法化解老人與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

甚至多次與老人遠在千裡之外工作的女兒小雅溝通。原來老人的兒女曾經都生活在東城,平常工作就比較忙,老人的兒子沒被公司派駐去往法國之前,一家人在春節還是能聚聚的。随着兒子出國,小外孫臨近高考,加之老人又不願背景離鄉,這才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潘向前想起老劉的老伴曾說,老劉以前在村子裡是個開朗的人,如今像變了樣,不愛說話,還常常無故生氣,非得出去撿垃圾心裡才痛快。

潘向前心想,老人會不會心理出現了什麼問題?

他把這事告訴了媽媽林小梅,在林小梅的牽線搭橋下,約好了南山市人民醫院老年心理科專家。

怎樣才能哄着老人上醫院呢?

潘向前靈機一動,跟老劉的老伴商量好,就說老劉是被市裡的“百名老人健康行”活動選中,可以免費上醫院體檢,不用自己掏錢。

這招果然奏效。老劉一聽不用花錢,當下就松了口,加上他最近總感覺頭暈胸悶,覺得上醫院看看也好。

沒想到這一查,發現老劉确實患上了一種叫“囤積癖”的精神障礙性疾病。老劉的老伴多年來對老劉的決定基本上沒有反駁的,兩人夫唱婦随,都愛上了囤垃圾。所幸,老伴會将飲料瓶紙箱等垃圾拿出去賣,也守住了垃圾不進屋這一底線,所以囤在了公共過道上的垃圾有了流動,不至于情況更糟。

醫生建議老劉做進一步身體檢查,或許是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的前兆。也有可能是老人覺得太孤獨,從而通過撿垃圾來打發時間或是通過撿垃圾來填補内心的空缺。

因老伴說老劉還有經常性頭痛、胃痛等症狀,潘向前索性陪着兩位老人在南城住了一晚,第二天帶着老劉做各種相關檢查。

大醫院裡人來人往,門庭若市,來看病的人一荏接着一荏。還好在林小梅的幫助下,醫院給開了綠色通道,不然,像磁共振、胃鏡等檢查項目,平常大多是需要提前預約的。

在血液抽檢大廳,潘向前牽着老劉夫妻倆的手,等着叫号驗血。

這幾天相處下來,老兩口對潘向前很是依賴。自早上踏進醫院以來,老劉的手就沒離開過潘向前的胳膊,緊緊抓着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