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1頁)

寒潮持續了整整兩周,車間裡的縫紉機日夜不停地運轉,女工們輪班趕制,蜂窩棉的碎屑在陽光下像雪花般飛舞。

"晚秋姐,北京百貨大樓又加訂五百套!"小林舉着電報興沖沖地跑進辦公室,鼻尖還沾着一點棉絮,"要求五天内發貨!"

蘇晚秋揉了揉酸脹的太陽穴,面前的訂單本已經寫滿了數字。保暖工裝的意外走紅讓鴻霓的冬季銷售額直接翻了三倍,但産能卻成了最大的瓶頸。

鄭雅婷推門而入,金絲眼鏡後的眼睛帶着憂慮,"工裝面料庫存隻夠維持三天了,供應商說最快也要下周才能補貨。要不我們先暫停北方訂單?集中供應本地市場?"

"不行。"蘇晚秋搖頭,"北京百貨的訂單關系到我們打開北方市場的信譽。"蘇晚秋望着那些飄舞的纖維,突然想起小時候父親修補漁網的情景——漁網破了,就用舊帆布打補丁,照樣能用好幾年。

"雅婷,咱們的思路可能錯了。"她快步走向樣品架,"為什麼一定要用尼龍布做外層?"

鄭雅婷一愣:"因為要防水啊。"

"可深圳的冬天最需要防的是濕冷,不是大雨。"蘇晚秋抽出幾塊樣布,"如果外層用普通滌綸,内層加防水膜呢?"

"但滌綸不防風"

深圳東門布料市場人頭攢動,各色布匹在陽光下泛着不同的光澤。蘇晚秋和鄭雅婷穿梭在狹窄的過道間,手指不時拂過懸挂的樣品,尋找着可能的替代面料。

"晚秋,你看這個怎麼樣?"鄭雅婷扯過一匹藏青色的滌棉混紡布,"比純滌綸厚實些,價格還便宜兩成。"

蘇晚秋接過布料,在掌心揉搓幾下,又對着陽光細看經緯密度:"不夠密實,風一吹就透。"她搖搖頭,"我們需要的是能擋住濕氣又不悶汗的料子。"

攤主是個精瘦的中年男人,見她們挑剔,從櫃台底下神秘兮兮地摸出一卷布:"兩位老闆,看看這個?香港來的新貨,防風又透氣,專門做運動服的。"

布料入手微涼,表面有細密的凹凸紋理。蘇晚秋将布料貼在臉上感受了一下,呼吸居然不受阻礙:"這是什麼材質?"

"聚酯纖維加特殊塗層,"攤主得意地壓低聲音,"模仿國外那種高科技面料,但價格比那些高級貨低。"

鄭雅婷推了推眼鏡:"防水性能如何?"

攤主立刻拿起旁邊的噴壺,對着布料滋水。水珠在表面滾落,絲毫沒有滲入的迹象。

"這布料多少錢一米?"蘇晚秋問道。

攤主比了個手勢:"六塊五,量大有優惠。"

鄭雅婷迅速心算了一下:"比我們現在的面料貴了近一倍。"

"但省去了防水膜的工序和成本。"蘇晚秋沉思片刻,"算下來總成本應該差不多。"

她讓攤主剪了一小塊樣品帶回廠裡測試。回到車間,蘇晚秋立刻組織女工們進行對比實驗——新面料與原來的尼龍布分别做成樣衣,測試防水性、透氣性和保暖效果。

"晚秋姐,你看!"小林興奮地舉起兩件樣衣,"新面料雖然薄,但防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