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加油!考個狀元回來!我請你吃全京城最好吃的烤鴨!”
張金寶正像個猴子一樣,手舞足蹈地站在一輛高大的馬車頂上,扯着嗓子大喊。
他真誠而熱烈的呼喊,引得周圍無數考生與送考的家人紛紛側目。
陳平川在踏入貢院前的最後一刻回首,看到了張金寶那張漲得通紅、卻無比真摯的臉。
他緊繃的心弦不由得一松,回以一個安心的笑容。
就在貢院大門即将關閉的前一刻,一頂樸素的青布官轎在幾名衙役的護衛下,悄然抵達。
轎簾掀開,一位須發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清冷的老者,身着朝服,緩步走了下來。
他正是以剛正不阿、鐵面無私聞名朝野的當朝大學士,本次春闱的主考官,張廷玉。
老者銳利的目光緩緩掃過全場,在燕世藩那奢華得近乎挑釁的排場上,幾不可查地停頓了一瞬,他那溝壑縱橫的眉頭,微微一皺。
“哐當——”
沉重的朱紅大門緩緩關閉,發出的巨響,萬衆矚目的會試,正式開始!
會試前幾場題目都比較簡單,幾乎難不倒人。
關鍵在最後一場,策論。
當題目“論流民匪患之根源及安邦定國之策”被書吏用飽蘸濃墨的筆,一筆一劃寫在考場中央高懸的牌闆上時,整個貢院數千個号舍内,齊齊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這題目太過尖銳,就像一把鋒芒畢露的尖刀,直指大業朝胸腹之間最深、最痛的傷口。
它避開了所有歌功頌德的可能,逼着每一個考生直面王朝最嚴峻的現實。
燕世藩看到題目的一刹那,嘴角卻抑制不住地向上揚起,眼中滿是志在必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