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第1頁)

父親早已通過門路,讓他知曉了策論的大緻方向。

而且還請名家代筆,寫出一篇驚世雄文,讓燕世藩反複背誦,他都要背吐了,現在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暗笑一聲,提起筆,幾乎不假思索,一篇洋洋灑灑、辭藻華麗的策論便從筆端行雲流水般淌出。

文中大談君王當施以仁政,官吏需以德教化,則流民自會感恩戴德,匪患亦将自行消弭。

通篇引經據典,對仗工整,華美異常,卻空洞得像一尊鑲滿寶石的空心神像,沒有絲毫的血肉與筋骨。

而另一間号舍内,陳平川看到題目,卻是心中激蕩。

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幕幕畫面。

黑風寨裡,鳳三娘那雙藏着血海深仇的決絕眼眸;

望河鎮上,被當做祭品的小女孩那無助的啼哭;

州府牆角,那些被打斷手腳、被逼乞讨的孩童

這些鮮明的記憶,化作了奔騰的血,湧上他的心頭。

他手中那支昭華郡主所贈的龍須筆,仿佛承載了千鈞之重,那是萬千生民的重量。

他深吸一口氣,胸中郁結的塊壘化作墨池中的萬頃波濤。

筆尖觸紙,發出的不再是尋常的沙沙聲,而是一種金石交擊般的铿锵。

他的策論,開篇便如平地驚雷,直言流民與匪患,非天災,實為人禍!

上策,安撫流民。

他摒棄了施粥贈銀這種治标不治本的傳統思路,詳盡闡述了“以工代赈”之法。

他将消極的、施舍般的救濟,徹底轉變為積極的、有尊嚴的建設。

他甚至列出數十條具體的建議,讓流民用自己的汗水與勞力,換取果腹的糧食與為人的一絲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