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望向不遠處拴成一排的六匹戰馬,又瞥向咩咩叫着的羊群:
“馬帶走,羊歸還給村裡人吧。”
胡大勇聞言一愣。
按軍中慣例,繳獲物資要麼上繳,要麼由将士分取,從未有過還給百姓的先例。
但他很快颔首應下:“明白!”
随即轉身吆喝一聲,幾個村民立刻興高采烈地去牽馬趕羊。
“柳樹村上次繳獲的六匹戰馬都受了輕傷,一并帶回鐵林堡。”
林川補了一句。
在這亂世,馬是比銀錢更金貴的物件。
兩場仗打下來,已繳獲十二匹戰馬,組建一個小旗的騎兵隊綽綽有餘。
但林川對此并無太多興奮。
鞑子自幼在馬背上長大,若無裝備代差,僅憑一腔血勇組建騎兵硬拼,絕非明智之策。
他伸手撫過戰馬鬃毛,望着夜色中漸漸規整的隊伍,心中已有計較:
比起馬背上的厮殺,或許該在屯堡裡多下些功夫
接下來的幾日。
鐵林堡逐漸熱鬧了起來。
一場仗下來,老兵們腰間的錢袋子晃得人眼熱。
村民們瞅着林川的眼神都變了。
沒出三天,招兵的木牌子前就擠破了頭。
五十個輔兵名額很快滿員。
戰兵隻招了二十個,有一半是跟着殺過鞑子的熟面孔。
林川站在堡門口,事無巨細地安排分工:
除了負責做飯和漿洗的六名婦人以外,
剩下的輔兵被分成了三組,一組打鐵,一組墾荒,一組建房。
輔兵每天兩頓餅子粟米粥管夠,戰兵每伍加一斤肉。
聽到這個待遇,不論戰兵還是輔兵都轟然叫好。
擱從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稀罕事。
村民們往日裡給縣裡當民壯,别說幹糧了,連粟米粥都得摻着野菜喝。
幹一整天活,如果能領到倆硬餅子,就算老天開眼。
趕上老爺們心情不好,鞭子抽在背上都是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