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1頁)

“呵呵,原來是咱們省中醫院青年才俊,沈青醫生也來了。”孫明陽的目光在沈青身上一掃而過,語氣不鹹不淡。

“年輕人嘛,有機會來京城見識見識是好事。不過,京城不比地方,卧虎藏龍,學術氛圍也更為嚴謹。”

“希望沈醫生能在此次論壇上,多聽,多看,至于說嘛還是盡量少說為妙,免得在全國專家面前,贻笑大方啊。”

這番話,明着是忠告,暗地裡卻充滿了敲打和警告的意味,仿佛沈青就是個沒見過世面的鄉下小子。

沈青隻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論壇正式開始前一天,組委會特意安排了一個小型的“青年中醫學者學術沙龍”。

美其名曰是給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中醫才俊們,提供一個提前預熱、自由交流、思想碰撞的平台。

秦伯安鼓勵沈青積極參加,也想讓他提前感受一下京城醫學界的真實氛圍,探探虛實。

已經徹底對沈青改觀的陸文博,也作為省代表團的青年醫生代表,興緻勃勃地與沈青一同前往。

果然,沙龍一開始,孫明陽教授的幾位得意門生,便牢牢掌控了話語權。

其中一位名叫張濤的博士生,二十七八年紀,戴着金絲眼鏡,長相斯文,但眉宇間卻透着一股難以掩飾的傲氣和刻薄。

他理論功底确實紮實,各種經典條文背得滾瓜爛熟,但言談舉止間,卻明顯缺乏臨床實踐的沉澱,更像是個隻會紙上談兵的學究。

另一位名叫劉芸的女博士生,則顯得心思細膩一些,言語間雖然也處處維護京城學派的正統,但看向真正有才華之人的目光中,尚存幾分敬意。

張濤等人,刻意将話題引導到京城幾位國醫大師的輝煌成就上,極盡吹捧之能事,随即又話鋒一轉,明裡暗裡地貶低地方醫療水平的落後與保守。

更有甚者,他們還有意無意地将矛頭,指向一些所謂的嘩衆取寵、标新立異的創新療法,認為那是對中醫經典的背叛和歪曲。

在讨論一個由張濤提出的,關于“痿症”的疑難病例時,這種傾向表現得尤為明顯。

張濤洋洋灑灑地提出了一個看似引經據典、邏輯完美,卻完全脫離臨床實際,純粹是空中樓閣一般的純理論治療方案。

并且,他還對其他幾位來自地方醫院的青年醫生提出的不同見解和治療思路,大加駁斥,言辭犀利,毫不留情。

陸文博在一旁聽得有些不忿,想為地方醫生說幾句話。

結果,卻被那張濤用幾句更生僻、更刁鑽的古籍理論,以及一連串诘屈聱牙的學術名詞,問得是啞口無言,面紅耳赤,尴尬不已。

整個沙龍的氣氛,幾乎成了京城幾位高材生的獨角戲,其他地方來的年輕醫生,大多都選擇了沉默,或是随聲附和。

沈青一直靜靜地坐在角落裡默不作聲,直到見到陸文博受窘,他才緩緩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張博士的理論,确實精辟。”

沈青并沒有像其他人那樣,直接反駁張濤的治療方案,反而是先客氣地肯定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