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2頁)

正好老師傅也不是個容易自卑的人,于是順着她的意思往下說,“噢?比對以前要不要賭點什麼?”

昨天楊靈指着裂縫深度數據表示懷疑時,就起了好勝心。

至于這些設備的精準度

他知道大概率會輸,但還是想試試。

楊靈自是不無不可,捧着平闆電腦,熒藍光束掃過陸硯用朱砂标記的裂縫寬度。

核對開始——

她領頭,從一樓東牆逐項核對前廳各個柱體、樓地面與樓闆,老式木梯吱呀作響,途中帆布鞋帶勾住凸起的榫頭,頓時整個人晃了晃。

後頭的陸硯見狀,心态悄然發生了轉變:

就這?我能輸給她?!

“小姐,當心台階。”

說着,虛扶的手停在她腰後三寸,松煙墨的苦香混着她發間幽香,好似雪松精油和牛奶。

檐角銅鈴叮咚,驚落梁上積塵撲簌簌落在她肩頭。

楊靈翻看陸硯的報告,“這裡差03厘米。”

指尖點向橫梁某處,激光數據跳動着逼近紅線。

“嗯?”

這是種什麼感覺呢,上一秒還在替人擔心,下一秒那人就把刀子捅進你心窩。

s東郭先生的癖好還是不要吧!

所謂老手藝人自然要嘴硬,摸出祖傳的銅制卡尺:“不要隻看數據,你那個會喘氣的鐵盒子,沒算老木頭熱脹冷縮。”

他說着怪話,卡尺卡槽夾着的木屑簌簌飄落,在夕照裡織成金紗。

拔刀吧。

可惜。

對方認定的事情根本不想争辯,陸硯繼續跟着往前走,心裡悄悄記下剛才的數值。

一層逛完去二層,老洋房面積不小,走走停停,兩份數據結果意外的吻合。

真正決勝負的是西牆暗柱,也就是測繪開始時陸硯炫技的地方。

楊靈的三維建模顯示傾斜度08°,陸硯的魚線吊錘法測出12°。

兩人擠在窄窗邊複核時,陸硯占着個頭大,擠開楊靈又測了一遍。

定睛一瞧,嘿嘿,12°!

而且兩者都在安全範圍内,不論誰對誰錯項目都算保住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穩穩的幸福呢?

她突然把頭湊過來,連馬尾辮梢掃過他喉結也不曾有反應:

“你沒考慮地磁偏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