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犯了難,到底哪裡做得不對,難不成問題真出現在父親的身上?孩子不得不去細緻思量剛剛老師提到的一點。
正面接近無果下一次還不行,孩子真沒那麼厚的臉皮熱臉去貼對方的冷屁股,是時候尋摸其他方法了。
孩子第一時間想到運用所學到的術法實施計劃,這種方法立竿見影就是太容易暴露,并不是露了行蹤而是進一步加深了對方的防備意識,再想下手可就難了。
要不是此方法隻能用一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才能有所收獲,孩子到更希望一直将此遊戲繼續下去,想想就覺得頗為刺激。
心思不屬跟着大部隊去吃午飯,預定的地方有點距離走過去差不多要半個小時,還發坐大巴省時又省力。
下午老師帶隊去了全市最大一家圖書館看了一下午書回家時花錢買了不少老師推薦讓看的課外書籍。
回到家老爺子回來的早,孩子跑去同長輩說明一天的行程,又将花銷報了個數沒什麼事抱着書籍上樓去。
無心翻看新買的兒童讀物,整個大腦放空躺在床上翻來滾去好似在玩某種遊戲,等到吃飯時間下樓同長輩一起用。
“爸爸明天回來嗎?”如果不回來是不是可以再次曠工,不對高興的太早教員明天若來父親回不回家已經沒那麼重要,想法瞬間化為泡影。
算了先從術法學起,問一問自已可否學習隐身術,或是迷惑人的手段,要想輕松突破目标外圍的層層防護還得練一段時間。
“不回來,放心冰箱裡的血量足夠喝到下個星期。”省着點多少能熬過去,誰讓孩子不樂意跟着孩子就近住,老爺子同樣希望孩子能夠更為獨立。
“哦,那教員呢?”雖然知道沒可能,但是自已懷揣着一線希望,孩子低着頭邊吃邊問。
“如果上午九點沒來估計就來不了了。”老爺子剛到家接了兩通電話,具體内容正是孩子所問的事項。
“哦。”心裡高興卻還未找出合理的借口打動長輩放自已獨自一人出去玩。
要不然慌稱去同學家,隻要負責将同學及其家裡人設下暗示,就可以大搖大擺的出門探險。
想想哪位同學最适合下套,要那種最好父母忙于工作家裡面沒大人,隻有個保姆看顧,這樣一來方便下手而不會出亂子。
開始自腦海中尋摸這樣一位神助功,最好離自已家不遠也不近,太遠長輩不放心一定會派人送自已過去,稍後到時間在來接,那樣一來在外瘋完還得調頭回到同學家裡,一來一往花費不短的時間不說還非常的麻煩。
脫離大人的掌控才有可能行動自如,孩子找到兩個備選人員,先打電話過去問問對方樂意自已去家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