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初八,宋志明和一衆舉子在貢院外排起了長龍,依次經過檢查進入考場。
大周朝的春闱共九天,分三場進行,一場三天。
和鄉試的規矩一樣,進了考場之後均不得外出,吃喝拉撒都在小小一方隔間裡。
經過上次鄉試的一番經曆,宋志明已經有了經驗,對考試的流程從容不迫。
宋志明攥着考籃,裡面是茶叔給自己準備的幹糧,穿過戒備森嚴的龍門,來到自己的号舍裡。
接下來,他要在這裡度過九天的時間。
号舍裡有一塊長木闆,供學子休息用,上面還帶着些許初春的寒意。
宋志明拿出考籃中的軟墊,将其鋪在木闆上隔絕了淡淡的涼氣。
擊鼓聲響起,宋志明展開謄寫工整的試卷,仔細打量起了這次的試題。
四書五經的題目剛掃過兩眼,宋志明心裡便有了底。
他長舒一口氣,《禮記》中的‘大同小康’、‘君子務本’,這都是他複習的重點,經史試題中竟然有八成他都涉獵到了!
這些宋志明近一個多月來反複研磨的重點早已經銘記于心,右手執起狼毫筆,他的腦海中馬上想到了當朝《成康大典》的批注,又将程朱理學重組拆解,變成自己的話語,狼毫揮灑而下,字字浸潤在紙張上,每一行都帶着成竹在胸的力道。
看到策論部分,宋志明的雙目更是亮了起來,他的指尖微微發顫,嘴角不禁揚出淡淡的微笑。
隔壁的号舍顯然對于策論的題目不是很滿意,傳來哀嚎的聲音。
“怎麼沒有曾大家的古文?”
“不是說孫大人最喜歡前朝曾大家的文章了嗎?”
隔壁的學子痛心扼腕,絲絲歎氣聲在宋志明耳邊不住響起。
遠處的号房也有窸窸窣窣的聲音,沒有如大多數學子預料那般,原本以為會有大量的古文考據,沒想到卻變成了三道時政。
宋志明早有準備,他從考籃中拿出一小團棉花,搓成兩個團狀,分别塞進自己的耳朵裡,這才接着專心緻志奮筆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