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1頁)

大雅娘家姓曹,大雅的姥爺叫曹衡祿,1870年生人。後為滿清四品大員,正房之妻沒有給他生下兒子,倒是一個偏房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叫曹靜稚,1916年出生。也就是後來大雅的母親。

曹靜稚長大成人後,找了一個倒插門的女婿。此人叫王文甫,也就是後來大雅的父親。大雅的父親是一個軍人。

因為王文甫1949年跟着蔣公去了台灣。所以1940年出生的大雅改姓随了母姓。叫曹雅麗。

曹衡祿是在二十八歲那年跟随着李鴻章入駐到這座城市的,先住在淮軍公所。幾年後的1901年,李鴻章死後,他帶着家眷搬到了我們所描述的這座大院,成為這座大院的主人。

曹衡祿一直沒有子祠,隻有偏房小妾給他生了一個女兒,就是後來大雅的母親。早些年曹衡祿還收留過一個義子,義子姓高,名廷芳。随曹姓後叫曹廷芳,解放後改回高姓,名叫高廷芳。也就是後來我們認識的高老頭。

1908年在仕途上受挫的曹衡祿信奉了天主教。随後又帶着他的義子曹廷芳接受天主教的教育。曹廷芳20歲那年由曹衡祿出資去了法國神學院求學。兩年後回國,在天主教堂就職。

1926年,56歲的曹衡祿去世。這個大院由不到30歲的曹廷芳帶領當時10歲的曹靜稚成了這個大院的新主人。此時這個大院還是一個偌大的四合院,還沒有大院中間那道牆。院裡主人加仆人一共不超過10人,寂靜的大院顯得冷冷清清。

曹廷芳照例去教堂誦經行使神責。曹靜稚讀書上學。大院裡除了50多歲的老管家孔老爺,還有一心侍奉主的曹廷芳笃定終生不娶這兩個男人以外。其餘都是女仆女眷。平時人們做事從從容容,說話輕聲輕語。每當夜幕降臨後整個大院死一般的寂靜。

曹靜稚讀的是女子學校。在她15歲那年,認識了一位年輕的國民黨少尉軍官。軍官長的儀表堂堂英俊潇灑,很快就俘虜了少女的芳心。軍官名叫王文甫。

第二年兩人正式結婚,結婚後兩人就住在這座大院的西房裡。

于是這座大院裡又多了一個男人。但是這個男人經常不回家。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裡,部隊的官兵随軍而行常無定所。

曹靜稚在學校裡參加了進步組織,和學校的學生們經常去宣傳抗日,反對日本侵占東三省的活動。

曹靜稚由于學習優秀思想進步,畢業後留在了女子學校,當了一名教師。23歲那年她生了一個女孩,這個女孩就是大雅。時年1940年。

大雅的啟蒙教育老師就是曹廷芳。并且她最初接受的教育就是曹廷芳灌輸給她的西方式教育。四五歲的時候就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她的母親期待着她好好學習,長大去國外深造。

大雅九歲那年他的父親随從蔣公退居到了台灣。大雅跟着母親依舊在這個大院裡生活。

新中國成立後,這座大院被分割成了裡外兩個院落,裡院住進了新中國的司法幹部幹警們。在院中央砌那道院牆的時候,有意無意的把院中一東一西的兩棵大槐樹留在了外院。大雅和媽媽以及曹廷芳居住在裡院的家眷全部搬到了外院。大雅的媽媽由于背上了國民黨家屬的名分,為了不惹人耳目,自己選了最靠近外院大門口的那間耳房。曹廷芳則選了最靠近外院裡面的另一間耳房,一個在外院的最西邊,一個在外院的最東邊,這樣平時來往就少了,也是為了少惹起人們的注意,使他們在這個大院裡曾經的曆史讓人們逐漸地淡忘。

曹廷芳改回了姓叫高廷芳,因為他年紀大了,人們很少稱他的名,統稱他為高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