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以上的這些勢力不反對科考,那麼剩下的人反對科考也不過是無關緊要的人事情罷了。特别是那些學派,要是在以後儒家獨大的時候,上位者自然會忌憚三分。但是現在嘛
這麼多學派,他們要是反對科考,那麼他們的對手非得笑死不可,他們不參加有的是人參加。
而随着科考制度的推行和發展,再加上日益成熟的造紙術和印刷術,隻要等到廉價的書籍出現,那學習就不再是世家貴族子弟的專利了。
而且秦江搞出來的并不是日後的精英制度,每次考試隻錄取那麼一點人,而是将來大嘤帝國巅峰時期賴以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公務員制度。
考試共分為三個階段,隻要通過第一階段就可以成為地方的遊繳之類的小官,通過第二階段起手最低都是前往郡縣等地任職。
至于通過最後的第三階段,那可就厲害了,直接就可以進入朝堂實現你出人投地的夢想。
試想一下,要是在将來就連地方上的亭長、啬夫等小吏都需要由朝廷親自任命,那将是一件多麼恐怖的事情?
整個國家的力量都會得到最大的整合,到了那個時候又有哪個勢力能是大秦的一合之敵?
至于那些成為亭長的人會不會嫌棄,這一點秦江完全不會擔心,因為哪怕他們心生不滿也不會明說。
要不然他們肯定會落下一個好高骛遠的名聲,畢竟老赢家的祖宗劉邦也不過是亭長出身罷了。
而到了那個時候,考舉就會成為無數人的蛋糕,特别是那些依靠考舉起家的人,他們會自發的擁護這個制度,到時候誰想動它,那便是他們的一生之敵,哪怕是秦江也不行!
就在胡亥的考舉大業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候,秦江已經與嬴陰嫚告别率領海船軍的将士厲害了鹹陽。
雖然剛與嬴陰嫚成親不過十幾天的時間就要與之分離有些說不過去,但這畢竟是嬴政這個皇帝兼老丈人下的命令,秦江也是無可奈何。
這次全旭并沒有跟随秦江,因為他已經成為了太子宮中的一員。
雒陽,大秦現如今除過鹹陽外最為繁華的城市。
再加上它現在還是關東地區進入關中的中轉站,這就使得它随着大秦的發展還會日益更加的繁華。
自秦江出了關中後直往雒陽而來,因為大秦現如今最大的糧倉就修建在這裡,秦江需要在此地用嬴政的诏書征調糧草和民夫,然後再運往高麗。
至于直接在燕、齊等諸侯國征調糧草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前腳才征調完人家的船隻還沒有還呢,這薅羊毛也總不能逮着一個人薅不是。
況且高麗雖小卻亦有數十萬的人口,光憑幾個諸侯國可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
不得不說雒陽不愧是僅次于鹹陽的繁華之地,城門口的過往百姓和車隊絡繹不絕,光是這一會兒的功夫秦江就看到了不止一家侯爵的馬車從此經過。
站在城門口的秦江也不着急,海船軍的目标這麼大,隻要不是瞎子聾子洛陽城内的官員肯定已經得知了消息,此刻正在往這邊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