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家中有孩子去了高麗的,留在家裡的孩子就會多分到一些家産和土地,同時還能夠有更多的精力來贍養老人。
另外還有那些民夫的家人,從那些民夫到了高麗開始秦江就沒有将他們放回去的打算,而為了安撫他們。
秦江更是給他們許下了許多的好處,甚至還讓人幫他們寫了家書幫他忙帶給他們的家人。
這些民夫的家人有多少是想要去高麗的,這些都需要盡快統計,如果拖到十月份嬴政親自趕人的時候再開始就未免太過于倉促了一些。
其中最麻煩的就是那些民夫并不是來自于同一個地方,而是來自于從鹹陽出發到高麗沿線的各個國家糧倉所在。
從出了楊府開始秦江就派遣了任務,讓手下的人從鹹陽開始沿着路線将那些願意前往高麗的百姓帶到魯地。
高麗那邊海船軍應該已經收到了秦江派人送去的信件,他們将會駕駛着樓船到達魯地,然後一批一批地将百姓們送到高麗去。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等到來年開春天氣暖和之後再開始移民,但是拖到那個時候誰知道會不會又有新的變故出現。
所以他隻能選擇加班加點最好是敢在大海封凍之前将百姓們全部護送到安東城。
安東城那邊已經建造了大量的磚石房,用以安置這些百姓們想來問題是不大的。
如果選擇一樣物品來代表中國,除過絲綢那就非瓷器和茶葉兩者莫屬了。
瓷器出現的時期很早,大約在商代便出現了原始瓷器,在經過秦江的簡單改進之後俨然風靡了整個鹹陽城,向外擴展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現在的茶葉多是藥材,飲茶的習慣僅為蜀中一地,而且還需要往裡面加許多的佐料,與其說是茶更不如稱作是樹葉湯。
在經過秦江的要求,封地(嬴陰嫚)内的茶農多方嘗試後,終于炒制出了最原始的茶葉,剩下的就是經過一步步的改良了。
有了茶葉後秦江并沒有自己享用,而是大多送給了嬴政。
再之後,每每有大臣進宮與皇帝奏對的時候就會發現陛下的案頭多了個茶壺,有時候皇帝還會讓人給奏對的大臣送一碗茶水。
最狗的是秦江将茶葉與神農氏捆綁到了一起,他讓人放出消息說曾經神農氏嘗百草的時候數次吃到有毒的草,他就是靠嚼茶葉這才幸免于難。
大秦的人哪裡見過這種手段,于是茶葉就不可避免地火了,而且火得一塌糊塗。
對于茶葉的評論,民間有一大堆。不管是儒家、道家、陰陽家還是其他的什麼家,說起茶葉來那是頭頭是道,各有各的說法。其中墨家的評論得到了最多人的認可,無他,解渴耳。
随着茶葉與瓷器的大賣,它們也成為了衛侯府除過白紙外的又一支柱性産業。
商品的大火無疑會引起他人的眼紅,不過白紙的配方掌握在皇家的手裡,他們自然是沒有那個膽子的。
而瓷器需要的是一步步的改良,茶葉需要的則是質量與炒制的技術和火候的把握,現在鹹陽市面上雖然浮現出了其他家的茶葉,但是那個口感嘛,就真的與普通的樹葉無異了。
“太中大夫請。”湖心小亭之内兩道人影相對而坐。
秦江拿着瓷壺親自為來客倒了一杯茶水,淡黃色的茶水與灰白色的茶杯形成了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