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在大秦時不一樣。
打個比方來說,假如某地突然發生了自然災害,道路斷絕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缺衣少食。
這時候就必須要打開糧倉和調動軍隊來維持秩序,但是偏偏這兩項任務都需要皇帝的诏書或者手令才行。
但是呢,此地距離鹹陽遙遠,一來一回之間百姓不知道會死多少,這時候某位被皇帝專門派來巡視的大臣忽然站出來說。
他在臨行前陛下專門和他說等到了地方上的時候若是遇到了突發情況可以不必上奏,救助百姓要緊。
哪怕其他的官員心中仍有疑慮,但是呢,有一句話是對的,那就是救人要緊。
于是,糧倉開始放糧,軍隊被調動,百姓們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對陛下和朝廷感恩戴德。
這時候,等大臣的诏書被送到皇帝的手中的時候,皇帝最大的可能或許不是勃然大怒,而是當着衆人的面喜滋滋地承認這一切都是他吩咐的。
等到這名大臣再次進京的時候,面對他的便是皇帝加官進爵的封賞。
反之,哪怕一名大臣手中真的有皇帝的诏書,但要是他把事情辦砸了,惹得天怒人怨,恐怕到時候真诏書也會變成假诏書。
在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扶蘇任命窦嬰為大将軍,駐紮軍隊在荥陽,以恐吓齊、趙兩個諸侯國,破七國,因為軍功而獲封魏奇侯。
在嬴政朝初曾擔任丞相。
窦嬰傾盡全力的搭救灌夫,在朝堂上因為這件事與田蚡辯論,但是因為田蚡的姐姐是當朝太後王娡,所以灌夫到最後還是被判為族誅。
窦嬰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便說曾經受過先帝(扶蘇)的遺照: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
隻能說窦嬰對灌夫這個二愣子真正做到了推心置腹,因為先帝的這一道遺照無異于一道免死金牌。
要知道大秦的诏書都是一式兩份的,一份交到大臣的手中,一份則放在皇宮中專門的放置地點。但是要命的來了,因為那份保留在宮中的那道诏書沒了。
保留诏書的地方沒有這道诏書,那就意味着當初先帝并未下這道遺诏,更意味着窦嬰矯诏了。
最終,窦嬰因為矯诏的罪名而被處死。
匈奴幕南,右賢王王帳。
此刻的王帳格外的熱鬧,若盧王、義渠王、白羊王、東胡王等,匈奴幕南的大中型部落的王全部彙聚在了這裡。
他們大口地吃着牛羊肉,大口地喝着來之不易的美酒,眼睛一瞬不瞬地盯着場地最中央身材曼妙的舞女。
這些女子身材高大,她們皮膚雪白,頭發多為黑色和亞麻色,還有少量的為金色。
這些舞女全部來自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