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家族幾乎掌控了益州路半數經濟,産業觸角涉及益州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卓家有一個奇怪的家族規定,那就是卓家之人不得踏入官場。
但卓家與官府的關系卻極好。
不論是朝中還是益州路的官員對卓家評價都極高。
同時,卓家家教極嚴,卓家之人行事十分低調,還樂善好施,經常會對窮人進行施粥等救濟活動。因此在百姓中的口碑也極好。
卓家基本壟斷了益州路的絲織行業,就算是放在整個大乾,那都是首屈一指的絲織巨頭。
卓家織的錦被稱為卓錦,乃是整個大乾最為緊俏和昂貴的織物。
是貴族大臣以及富商豪賈彰顯身份的衣衫原料。
這為卓家帶來了數不盡的财富。
同為益州路地方豪族的孫家,與卓家相比差了不止一個檔次。
孫家與卓家保持着不錯的關系,但卻始終無法涉足絲綢行業最賺錢的深加工産業。
隻能作為卓家的原料供應商。
雖然這樣也能擁有不錯的收益,但是比起卓家來講,那簡直有若雲泥之别。
孫家不是沒想過發展織造,但是奈何技術太差,織出來的絲綢根本就無法與卓錦相比,在市場上無人問津。
因此,孫家幹脆就安安心心的做卓家的原料供應商。
林耀通過孫家主得知了整個益州路絲織産業的大體情況,同時他也通過柳家的渠道購買了一點卓錦。
在他看來,卓錦與前世他見過的那些絲綢相比,差距不是一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