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1頁)

“此鼎銘文,無論是字體結構還是書寫風格,都極力模仿西周金文的特點,甚至可以說是模仿得相當成功。”

“但在下不才,曾對西周時期各大諸侯國,乃至不同時期王室所鑄青銅器的标準銘文拓片,做過一些粗淺的研究。”

“這篇銘文中,‘王’字與‘年’字的幾種細微筆鋒處理,例如起筆的藏鋒角度和收筆的回轉力度,與西周早期,尤其是伯矩為代表的那一批标準器的銘文特征,存在着零點幾毫米的偏差。”

“這種偏差,對于普通人而言或許難以察覺,但對于長期研究金文的書法家和鑒定家而言,卻是區分真僞的重要依據。”

“高手仿制,往往能得其形,難得其髓。這細微之處的筆意神韻,正是時代精神的體現,最難模仿。”

徐哲侃侃而談,條理清晰,引經據典,讓在場不少真正懂行的老前輩,都暗暗點頭。

柳承志的額頭上,已經隐隐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

“第三,”徐哲的目光如同利劍般,直刺那青銅方鼎,“觀其鑄造工藝。”

“西周青銅器,多采用範鑄法。此鼎的範線雖然處理得比較幹淨,但在鼎足與鼎身腹腔連接的内側,以及雙耳的根部,我依然發現了幾處隻有現代精密打磨工具才能留下的極其細微的螺旋狀抛光痕迹。”

“而且,通過透視觀察其内部銅質的緻密度和合金成分的均勻度,也與西周時期那種受限于冶煉技術,銅錫鉛配比相對粗放,且容易産生砂眼的特征,有所不同。其内部,反而更像民國時期,乃至建國初期,某些掌握了現代冶煉和翻模技術的高仿工廠所出。”

“因此,我斷言,”徐哲的聲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

“這件所謂的‘國寶級’西周伯矩方鼎,并非真品!而是一件民國時期,由頂級高手仿制,後又經過二次甚至三次精心做舊的——頂級赝品!”

“其目的,恐怕就是為了混淆視聽,以假亂真,騙取巨額利潤!”

一番鞭辟入裡的分析下來,整個古韻齋内,雅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徐哲這番有理有據,層層深入的剖析,給徹底鎮住了!

柳承志的臉色,早已由紅轉白,由白轉青,精彩紛呈,他指着徐哲,嘴唇哆嗦着,半天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你你你血口噴人!一派胡言!”

一些與柳承志交好,或者之前就對徐哲心存不滿的人,此刻也紛紛跳出來幫腔。

“黃口小兒,也敢在此大放厥詞!你知道這件方鼎的來曆嗎?”

“就是!沒有金剛鑽,别攬瓷器活!看不懂就直說,别在這裡不懂裝懂,嘩衆取寵!”

“我看你分明就是嫉妒我們古韻齋收到國寶,故意在這裡攪局!”

面對群起的指責,徐哲神色不變,隻是淡淡地說道:“真金不怕火煉。既然我說它是赝品,自然有驗證的方法。”

“我提議,可以用便攜式的x射線熒光光譜儀,對這件青銅方鼎的特定非損傷部位,進行無損檢測,分析其表層及内部的合金元素成分及比例。”

“是真是假,數據面前,一切都将無所遁形!”

“x射線熒光光譜儀?”柳承志聞言,眼神慌亂。

那種儀器,确實可以精準分析出金屬文物的材質成分,是現代科技鑒定古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行!”柳承志立刻矢口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