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書院内最大的禮堂早已是人滿為患,水洩不通。
上首的位置,軍師諸葛明輕搖羽扇,雙目微阖,似在養神,但微微翹起的嘴角卻暴露了他内心的期待。
宋濂、李崇、王珪等一衆昨日在場的文官幹吏,個個正襟危坐,神情肅穆,手中早已備好了紙筆。
在他們身後,是黑壓壓的人群,有聞訊趕來的本地士子,也有軍器監、工坊裡被特許前來聽講的頂尖匠人。
這些人交頭接耳,議論紛紛,臉上寫滿了好奇與激動。
都在猜測那位神威赫赫的王爺,将要宣講何等驚世駭俗的“皇家秘術”。
更令人稱奇的是,在人群的另一側,孟虎、傅青山、李乘風、謝峰等一衆軍中悍将,竟也甲胄在身,抱着胳膊,像一尊尊鐵塔般杵在那裡,擺明了是來湊熱鬧的。
而在最前排的特設席位上,慕容煙與明月公主并肩而坐,兩雙美目中,同樣閃爍着濃濃的好奇。
“你說,他到底要講什麼?”慕容煙忍不住低聲問明月。
明月搖了搖頭,目光複雜地望着空無一人的講台:“不知道,但殿下他總能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
辰時正,趙軒在一衆親衛的簇擁下,準時步入禮堂。
他今日未穿王袍,隻着一身簡單的黑色勁裝,顯得幹練而精神。
随着他的出現,原本嘈雜的禮堂瞬間鴉雀無聲,上千道目光齊刷刷地彙聚在他身上,充滿了敬畏與狂熱。
趙軒走到講台中央,沒有半句廢話,開門見山:“今日請諸位來,不談經義,不論文采,隻講一門學問——格物。”
他打了個響指,身後立刻有兩名親衛擡上來一個巨大的孔明燈。
“諸位請看,此物為何能飛上天?”
衆人面面相觑,這不是什麼稀罕物,逢年過節,尋常百姓都會放上幾個為全家許願。
一位本地的老秀才站起身,躬身答道:“回王爺,此乃燈内之火,得陽氣而升,故能上浮于天。”
這番解釋引來一片附和之聲,陽升陰降,本就是世人皆知的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