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1頁)

畢竟眼下這滿殿群臣,誰還敢說自己比太子殿下還能洞悉全局?

剛才所有人還在為怎麼解圍而争吵個不休的時候。

人太子殿下,都已經考慮好了,大唐如何滅了那薛延陀!

其實這老家夥早已看出,以陛下今日的反應,這後勤之責最終肯定是會落在太子殿下身上,所以幹脆便頭一個跳出來支持

果然,他話音剛落,老相房玄齡便立馬緊随其後!

“陛下,臣附議!”這房玄齡蒼老的聲音帶着一種破釜沉舟的意味道,“今日能縱觀全局者,唯有太子殿下一人,況且太子殿下方才所呈那滅國方略,其根基便在于那新政三策!”

“這屯田選址關乎就近儲糧,穩固後方。”

“稅關布設也有利于戰時就地征調财貨,充盈軍資!”

“那商路更能優化糧草軍械等轉運時速,暢通命脈!”

“甚至乃至邊地倉廪實情,道路狀況,殿下皆可利用此三策了然于胸,朝中已是無人能出其右!”

“老臣覺得,便由太子殿下親自主導。”

“并以新政為基,統籌後勤,方能将此方略落到實處事半功倍!”

“方能解大軍遠征後顧之憂!”說道此處,老相上前一步,對着禦座深深一揖,鄭重道:“臣,舉薦太子殿下總領此責!”

他直接将太子的新政與後勤重擔捆綁,理由充分且難以辯駁。

也算是将許多文臣此時心中所想給全說了出來

可聽他說完,那戶部尚書戴胄臉色卻是變了又變!

他心想自己掌管天下錢糧,深知此責之重之險,卻也更擔心太子年輕氣盛,經驗不足,調度失當引發地方反彈或糧道中斷。

猶豫再三,他額角滲出一層細汗。

但終究還是硬着頭皮出列,聲音帶着憂慮反駁道:“陛下房相與趙國公所言…句句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