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第1頁)

雖說後面經過百司騎查證,發現此人是因貪腐,見東宮召見,以為是東窗事發這才畏罪自殺,但李承乾還是不想這種事再發生。

于是再傳召朝中官員時,會清楚的說明緣由。

如此既能避免了意外發生,也能讓他們準備好應答方案。

如此也能節省不少時間不是?

紫宸殿内,燭火搖曳。

松墨與龍涎香的淡雅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壓力沖散。

“啪嗒!”

一聲脆響,格外刺耳。

李承乾指間,那枚簇新的三棱箭簇,應聲斷為兩截。

斷口灰白粗糙,毫無精鋼應有的堅韌,倒像塊風化的土坷垃。

“這,就是兵部督造司、工部将作監,耗費國庫巨萬,日夜趕工為北征大軍準備的‘精鋼’箭簇?”太子的聲音不高,卻似北地刮骨的寒風,每一個字都帶着冰碴,刮在階下工部侍郎王琰的脊梁骨上。

斷裂的箭簇滾落王琰腳邊。

“殿…殿下明鑒!”王琰官袍的後背已被冷汗浸透,額頭抵着冰涼的金磚,聲音抖得不成樣子,“臣臣敢指天發誓,此批礦料确系新開礦脈深處所得,然…然淬火即裂,非匠人之過,實乃礦料…礦料本身似有…似有隐疾啊!”

“隐疾?”

太子殿下還未曾發話,殿門口傳來一聲冷硬的嗤笑,伴随着鐵甲铿锵的摩擦聲,東宮率衛副統領張拯帶着一身未散的寒氣與淡淡的血腥味,大步踏入。

他虎目如電,掠過癱軟的王琰,冷笑了一聲将一本厚厚邊緣沾着泥土與暗紅污迹的賬冊,呈于太子架前的紫檀案上。

“殿下請看!”張拯的聲音如同重錘敲擊鐵砧,“此乃末将奉殿下令去查獲的證據,隴右礦監主事趙德柱,年收博陵崔氏黃金一千二百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