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在明末的泾陽縣,“神恩工坊”的那些心靈手巧的工匠們,在得到徐天通過“神谕”不時賞賜下來的各種匪夷所思的“天界奇巧圖譜”的啟發之後,其技藝也突飛猛進!
他們不僅能更加熟練地仿制出一些徐天從現代帶來的簡單工具,例如更省力的手搖鑽、更鋒利的鋼鋸、甚至是一些利用齒輪和杠杆原理的簡易起重裝置。
甚至,有幾位天賦異禀的老工匠,在“城隍爺爺神啟”的點化之下,竟然開始嘗試着獨立設計和改良一些更适合泾陽本地使用,更具有本土特色的生産工具和生活器物!
他們燒制出來的陶器,因為采用了“神授”的改良釉料配方和更科學的燒窯控溫技術,其質地更加細膩堅固,釉色也更加溫潤典雅。
這些凝聚了“神恩”和泾陽工匠智慧的特色産品,開始通過商路,與不受陝州官府直接控制的強大部族的首領,進行着小規模的物資交換。
用這些在明末亂世之中堪稱“奇珍異寶”的精良器物,成功地為泾陽縣換取回來了一批批急需的戰略物資。
但也正是因為這些“泾陽特産”的異軍突起,以及其在與周邊地區貿易中所展現出的巨大競争優勢,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傳統手工業行會的嫉妒和抵制。
一些關于泾陽縣“私藏利器,私鑄劣币,囤積居奇,擾亂市場”的惡毒投訴和匿名舉報,也開始源源不斷地送往了陝州知府吳思遠的案頭。
這位新上任的吳知府,據說為人還算清正,但也頗為看重地方的經濟秩序和朝廷顔面,他對泾陽縣這種技術壟斷的強勢崛起,也漸漸生出了一些微詞和不滿。
濱海市。
負責對那批“周氏工坊遺珍”進行細緻清理和登記造冊的修複團隊,突然在一件青銅盛水器皿的夾層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張被特制的蜂蠟嚴密包裹和封裝的極薄金箔!
這張金箔,其面積不過方寸大小,但其上,竟然用一種難以辨識的奇異符号,密密麻麻地刻錄着一段秘聞!
神秘金箔的出現,讓文弘博和蘇家都投入了十二分的心力。
“玄老,諸葛老先生,這次又要辛苦二位了。”蘇曼琪親自出面,将兩位隐世泰鬥請到了文淵會的秘密研究基地。
徐天作為金箔的發現者,自然也列席其中。
數日不眠不休的研究與激辯之後,玄老放下手中的高倍放大鏡,聲音沙啞卻眼神清亮地對衆人道:“諸位,徐小友,我們對這金箔密文,有初步結論了。”
會議室内,空氣瞬間凝固。
“玄老請講。”徐天示意。
“此金箔所載,并非指向具體寶藏或修仙法門。”玄老緩緩道,“它更像是一部上古工匠行會或秘密結社的内部寓言式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