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第1頁)

“大家先熟悉結構,技術圖紙歸類整理。另外,總裝車間從中間隔斷,非項目團隊成員不得進入這一區域。”

劉威銘在看到紅旗-2内部結構複雜的制導系統後,直搖頭。

由于國内集成電路技術不夠先進,導彈内部很多零部件還都是電子管,這就使得制導系統非常臃腫,結構也非常複雜。

落後!

内部的制導部件,幾乎都沒法使用。

全部都得更換。

“有把握嗎?”

趙秉璋看着複雜的制導部分就頭大。

他是廠裡的總工,對防空導彈的技術跟結構非常熟悉。

要把防空導彈改成地對地導彈,之前他都沒有想過,制導方式也不一樣啊。

“有沒有把握,都要試試啊。咱們手裡握着那麼多經費,要是自己沒有充足的項目,誰都能盯着咱們的經費都搞空軍裝備,陸軍跟海軍的大佬們可不樂意。”

劉威銘沒說自己不僅有把握,還有完整的方案。

8610戰術導彈,又稱東風-7,是國内第一款地對地戰術導彈,也是族戰術導彈的開端。

用防空導彈改地對地戰術導彈,在整個世界都是蠍子粑粑——獨一份。

這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節儉美德。

“這事情,我是真幫不上忙。”

趙秉璋苦着臉。

他不知道劉威銘為什麼非得讓來主持這個項目。

哪怕自己在其他項目中也沒有太大作用,至少對防空導彈更熟悉不是?

“趙總,你比我們更有經驗尤其是項目管理等方面,您熟悉技術,有經驗,來管理更合适。我們需要改進原來的管理方法”

劉威銘開口說道。

趙秉璋這位原來的總工,目前在廠裡所處的位置其實非常尴尬:項目話語權在劉威銘手中,管理話語權又在張振萬等人手裡。

隻因為劉威銘拿出來的技術,都颠覆了他的認知。

“哦?”

“咱們單位各部門的協調,之前都存在不少問題。而跟其他單位的合作比如pl-4改的生産,331跟612兩家單位提供的質量有時候都有差距而到了後面,我們研究大型項目,肯定需要更多單位合作”

劉威銘也不隐瞞。

雖然他一個新人對總工進行安排讓人難以接受。

“明白了。”

趙秉璋聽完劉威銘對自己的安排後,反而對劉威銘一臉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