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1頁)

"水溫要恰到好處,不可過沸。"他低聲道,"茶葉舒展時,香氣才會完全釋放。"

春黛學得認真,小臉緊繃,生怕錯了一步。世子斜倚在廊柱旁,手裡把玩着一枚玉佩,眼中帶着探究的笑意。

"沒想到我撿到寶了。"趙明瀾忽然開口,"破案如神,才情絕世"他頓了頓,"隻是這樣的本事,怎會淪落為乞丐?還被人誣陷下獄?"

逍遙手腕微微一滞,茶水在盞中蕩起一圈漣漪。他總不能說自己是穿越來的——這話說出來,怕是要被當成失心瘋。

"過去的事,不提也罷。"他輕描淡寫地揭過。

世子識趣地沒再追問,轉而道:"現在滿城都在傳你是乞丐出身,要不要我幫你壓下去?"

"随他們去吧。"逍遙笑了笑,"況且我本來就是。"

春黛正捧着茶盞過來,聞言小嘴一撅:"公子才高八鬥,怎會是乞丐?定是小人造謠!"她氣鼓鼓的樣子活像隻護主的小貓,惹得世子哈哈大笑。

"這才跟了逍遙多久,就敢頂撞本世子了?"趙明瀾眼中滿是促狹。

春黛聽聞此話,滿臉羞紅,逃離此地,周圍的丫鬟想笑卻又不敢,甚是辛苦。

自那晚詩會之後,臨淵城的街頭巷尾,逍遙的名字已經成了茶餘飯後的談資。有人說他本是落魄書生,也有人說他是隐士高徒,更有傳言稱他曾在街頭行乞——隻是信的人不多。

"聽說了嗎?那首《水調歌頭》"

"據說連孔老先生都落淚了!"

"不可能是個乞丐寫的吧?"

銮殿上,沉香缭繞。

"陛下,臨淵城近日傳出一首《水調歌頭》,臣鬥膽謄錄于此。"禮部侍郎雙手呈上素箋,絹帛上的墨迹如行雲流水。

老皇帝接過細看,渾濁的雙眼漸漸亮了起來。當讀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時,竟不自覺地輕拍龍椅扶手:"好!此詞當流傳千古!"

殿中文武頓時嘩然。宰相上前一步:"老臣聽聞,此詞作者名喚逍遙,出身"他猶豫片刻,"據傳曾是乞兒。"

"乞兒?"皇帝挑眉,目光掃向武官隊列,"靖王,臨淵城是你的封地,可知此人?"

靖王趙承奕出列,蟒袍玉帶微微作響:"回陛下,犬子明瀾與此人交好。确如傳言,此人半年前還在街頭行乞,後因一樁冤案與明瀾結識。"他頓了頓,"說來奇怪,此人突然通曉詩詞格律,更兼斷案如神。"

皇帝撫須而笑:"倒是樁奇事。我殷國以武立國三百載,文脈始終不及南楚。"他忽然正色,"靖王,好生留意此人。若真有大才"

話未說完,殿外突然傳來急報。一名風塵仆仆的驿卒跪地高呼:"陛下!臨淵城外三十裡楊柳村爆發天花,已蔓延至三個村落!"

滿朝文武頓時色變。靖王猛地踏前一步:"陛下,臣請即刻返回封地!"

"不可!"皇帝拍案而起,"王弟乃國之棟梁,豈可輕涉險地?"

靖王跪地叩首:"犬子明瀾尚在臨淵城,求陛下成全!"

皇帝沉默良久,終于歎道:"罷了。靖王總領防疫事宜,太醫院全力配合。"他深深看了靖王一眼,"務必保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