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1頁)

賈環的小院,自他入住以來,從未像現在這般,充滿了一種無形的、緊張的“場”。

那份來自工部的卷宗,就攤開在他面前的書案上。

沒有外人,他不再需要任何僞裝,那雙深邃的眸子裡,閃爍的是屬于現代投行精英的、冰冷而銳利的分析之光。

這卷宗,表面上看,是一本糊塗賬。

記錄着自去年開春以來,為疏浚京城外通惠河一段淤塞河道,所耗費的人工、物料、銀兩。

賬目做得極為繁複,各種開銷名目層出不窮,互相勾連,初看之下,隻覺頭昏腦漲,千頭萬緒,無從下手。

尋常的幕僚師爺看到這份賬,多半會從“虧空”二字入手,去核對每一筆支出的真僞,試圖找出貪墨的證據。

但賈環的目光,卻越過了那些數字,直指其背後的邏輯。

他沒有急着算賬,而是将卷宗從頭到尾翻閱了三遍。

,而是在寫一份

項目計劃書。

引入“總包制”,明确總預算與總工期。

推行“計件薪酬”,挖多少土方,拿多少工錢,多勞多得。

改良工具,制作更耐用的鐵鬥車,甚至

利用杠杆原理,設計簡易的清淤船。

最關鍵的,是提出“流域治理”的概念,勘測上遊水文,植樹固沙,從根源上解決泥沙問題。

這些超越時代的理念,每一個都足以在當朝的官場上掀起一場地震。

賈政讓他“藏鋒守拙”。

他自然明白,這份完整的計劃書,現在還不是交出去的時候。

他将這份凝聚着現代管理學精髓的草稿鎖進箱底,然後才拿起另一張紙,開始寫那份準備呈給賈政的“功課”。

在這份功課裡,他隻字不提那些驚世駭俗的改革,而是将重點放在了賬目本身。

他用自己後世的會計知識,将那些勾連的假賬一一剖析,清晰地指出了其中幾處最明顯的虧空,并将矛頭巧妙地指向了幾個具體的物料供應商和工部小吏。

這既能展現出他明察秋毫的“才”,又不會顯得太過妖孽,恰好符合一個“天資聰穎但經驗尚淺”的少年形象。

他要讓賈政看到他手中的“利刃”,但暫時,隻會讓他看到刀鞘的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