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第1頁)

大周的官僚機器,在皇帝不容置疑的意志下,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效率。

僅僅半個月。

在年富勘定的第一處水源點上,一座名為“新安鎮”的城鎮雛形,已經奇迹般地拔地而起。

從高空俯瞰,這座小鎮的設計本身就是一座堅固的堡壘。

外圍是深達兩丈的壕溝與高聳的夯土牆,牆體之内,民居、商鋪、倉庫、兵營的布局,嚴格遵循着一種賈環稱之為“模塊化”的規劃。

每一片街區,都能在戰時獨立封閉,成為一個可以互相支援的戰鬥單元。

數千名從山西、河北等地招募來的流民,在這裡找到了他們夢寐以求的土地與希望。

他們分到了嶄新的農具和優質的種子,在退役老卒的指導下,學習着如何在戈壁上開墾田地,修建水渠。

寶鈔司承諾的“無息借貸”和“開鋪補貼”,更是讓第一批聞風而來的精明商人,在這裡開設了鐵匠鋪、雜貨店、客棧和車馬行。

白天,整個新安鎮是一個巨大的、充滿活力的工地。

民夫的号子聲,商販的叫賣聲,鐵匠鋪的錘打聲,混合在一起,奏響了一曲荒漠之上,生命與文明的交響。

夜晚,一盞盞油燈在新建的屋舍中亮起,如散落的星辰,溫暖着這片沉寂了數百年的土地。

而年富和他麾下的健銳營,則成了這座小鎮最可靠的守護神和總教官。

他們輪流駐防,開墾軍屯,同時還要負責教導新組建的“民兵團”如何使用兵器,如何協同作戰。

那些曾經桀骜不馴的驕兵,在親眼見證了一座城鎮從無到有的誕生,在親身感受了百姓們那發自内心的擁戴與敬仰之後,身上那股屬于京城大爺的痞氣,早已被一種更為厚重、更為堅實的責任感所取代。

年富站在小鎮初具規模的望樓上,看着腳下這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心中除了敬畏,更多了一種他從未有過的、名為“創造”的成就感。

他知道,自己參與的,不再是一場簡單的戰争,而是一項足以名垂青史的偉大事業。

哈密衛,撫遠大将軍行轅。

年羹堯面無表情地接過了那道由皇帝親筆書寫,并加蓋了玉玺的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