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當然了,這兩個孩子是我們縣令大人的學生,深得縣令大人真傳,以後小公子肯定會成為縣令大人一樣的好官。”
“我們最希望的就是以後小公子長大,能接替縣令大人成為鄠縣縣令,那就太好了,我們又能過幾十年富足生活。”
“而且小公子還是王公子的兒子。”
漢子眼中帶着滿滿的希冀。
“王公子?這又是什麼人哪?”
李淵懵了,這不是他大孫子嗎,怎麼成什麼王公子的兒子了?
“王公子可有本事了,昨天有人傳聖旨要把縣令大人調入長安做官,縣令大人不想去,王公子回了一趟長安,當今皇帝真不調縣令大人入長安了。”
“王公子了不得啊,是我們整個鄠縣的貴人,本來我們都準備整個縣的人都去長安城外跪求皇帝不要調走縣令大人的。”
說起王公子,漢子一臉感激。
李淵這下聽明白了,這王公子就是二郎啊,應該是二郎沒暴露身份,用了假名。
同時也震驚于葉塵竟然如此得民心,于是好奇道:“你們為何這般尊崇縣令大人啊?”
“當然是縣令對我們好呗,又有本事,要不是縣令大人,幾年前的大旱,鄠縣不知要死多少人啊。”漢子一臉感慨。
“看你穿着也是富貴人家,不知道以前我們過得有多苦,那時候能有件衣服穿就不錯了,各個餓得皮包骨頭,都沒人樣了。”
“自從縣令大人來上任,才短短四年,鄠縣煥然一新,你看看我們身上都有肉了,穿的都是幹淨的好衣服。”
“甚至我們都敢吃飽飯,能送孩子上學,俺們鄠縣七八百個孩子上學的筆墨紙硯都是大人讓縣衙出錢買的,我們隻用交束脩費就行,束脩費縣衙也擔了一部分,我們一年交的也不多。”
“縣令大人說了,知識是改變命運的鑰匙,有機會一定要讀書,縣令大人就是讀了書考科舉做的官,聽縣令大人的肯定沒錯。”
“是大人讓俺們有了個人樣,對生活有了希望,隻要踏實勤勞,日子就會越過越好,俺們鄠縣人能不感激縣令大人嗎。”
“俺們怕大人離開後,我們又會過回以前的苦日子,又怕耽擱大人前途,但大人說他不想離開鄠縣,至少現在不想。”
“王公子答應大人,大人不想離開鄠縣,沒人能逼大人離開,俺們都相信王公子能做到,王公子有大本事,生的兒子也是人中龍鳳,以後肯定也了不得。”
漢子熱情地給李淵解釋,句句不離俺們縣令大人。
李淵環視了一圈,果然見人人穿得得體,不見饑餓之相,臉上挂着笑容,眼中藏着對生活的熱愛。
李淵心情複雜,大概這便是大郎和二郎說的民強才是真的國強。
兩人是一個老師教出來的,有很多觀念是一樣的,兩人都一樣認為民才是國之根本。
不同的是兩人的理念,二郎認為該仁民愛物,以仁治國;大郎認為該嚴明法度,用嚴法約束官民,按照朝廷制定的标準來,國家和百姓都能富足起來。
而他認為二郎的理念太過理想化,于是選擇了大郎的理念,注定武德律,裡面法律非常嚴苛。
武德律頒布時間不長,但已見效果,各地治安都好了起來,生産力那些都上來了。
而葉塵的理念顯然和二郎一樣,仁民愛物,所以兩人能走到一起,所以葉塵不選大郎,道不同不相為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