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山貨鋪?好像也不太行啊!
花曉想來想去,想不出個好名字,腦子裡靈光一閃,不然叫财來山貨鋪?多直白啊,雖然還是土土的,但是寓意好啊!
心裡先定下了這個名字,等路喬回來,再和他商量下,怎麼說人家都是股東呢。
花曉這才從床上下來,從屋裡出去,便是院子了。
一大早,三丫和二丫就起來,勤勤懇懇地将院子灑掃了一遍,青石闆地面和村裡的泥地一比,簡直是天差地别,幹淨得很!
這時,後院門外傳來了叫賣聲——
“賣水咯,賣水咯,今早剛從鹿苑山運下來的泉水喲”
梨花村的院子有水井,打水用水都方便,新院子沒有水井,隻能每日買水。當然了,若是不想買水,也能自己去打水,隻是麻煩些。
今日騾車沒空擋,隻能買水用了,等日後便自己去打水,也能省些銀錢。
花曉走上前去,打開院門,将賣水的引進了院裡,讓人将儲水的池子和水缸裝滿,去了三文錢。
二丫看着咂舌,這鎮上真是喝口水都要錢啊,心中對花曉更是佩服了,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同花曉一般,這樣有本事。
李氏看着這些水也心疼,不過沒說什麼,這都搬上來了,再去心疼那三文錢,着實沒有必要。
吃過早飯,李氏繼續歸置後院,花曉則帶着三個小的,到前頭灑掃鋪子,還有那些木匠打好的架子,全部歸置到該在的位置上。
山貨鋪裡賣的多是幹貨,花曉是按照現代零食店鋪的格局的來歸置的。
進門便能是一個方形的大格子貨架,木架子放上,格子中放編制好的竹筐子,将山貨分類好,一格一格地分類碼放好,這樣看起整潔又一目了然。
其中一側的牆,也是這樣的格子,不同的是牆上也做了隔斷,可以擺放商品。
另外一側則是結賬吧台,也就是收銀台,掌櫃站的地方。和這個時代的設計不太相同,花曉畫了圖紙的,木匠照着打出來之後,看着挺簡潔,也挺有格調的。
一上午的時間,将鋪子裡歸置好,打掃幹淨,隻等着上貨了。
路喬趕着騾車回來了一趟,又往梨花村去了,庫房裡的山貨估摸着,至少得拉上兩三日,才能都拉回來。再者兩位嬸子也在村裡一直收貨,估計以後每兩日三日便要跑上一次的。
騾車上卸下來的貨物,堆在了院子裡。
先拉回來的是砸好的山核桃,杏花樓隔上日便要送一批,算着時間也就這兩日要送貨了,得先炒制起來。
炒制山貨的竈台先前已經搭建好了,在院子的西北角,這次特意做的,比以前的精緻了很多,和廚房裡的大竈台大差不差,燒火什麼都方便。
等吃了中飯,便可以開始先炒制核桃了。
花曉利索地把奶油鹵水和椒鹽鹵水調制好,都是做得熟練的,又是現成的配料,一會就調制好了。
奶油鹵水燒開後,整條街都能聞到濃郁的奶香味,香得過路的人,頻頻往院子裡張望,這啥味道啊?也太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