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金山?”财務小李扶了扶眼鏡,喃喃自語,語氣裡有幾分難以置信。
地質專家老黃卻激動得滿臉通紅,他抓起一把鹽晶,用舌尖嘗了嘗,又拿出随身儀器檢測:
“沒錯!就是這裡!鉀、鎂、锂元素富集度很高!是個大寶庫!”
初期的考察充滿了希望。
趙建國不愧是交際好手,很快就和當地州政府、礦業局的人打成了一片。
歡迎的晚宴上,醇香的青稞酒和熱情的祝酒詞此起彼伏,當地的領導握着趙建國的手,言辭懇切:
“歡迎遠新這樣有實力、有遠見的公司來投資!我們一定給予最大的政策支持!”
氣氛一片大好,似乎合作唾手可得。
但當考察進入深水區,問題開始一個接一個地浮現。
他們參觀了當地唯一的國營鹽湖化工廠。
與其說是工廠,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露天曬鹽場。
鏽迹斑斑的管道,簡陋的工棚,以及大片大片靠天吃飯的鹽田,都訴說着這裡的技術落後。
滿面愁容的廠長接待了他們,指着鹽田裡渾濁的鹵水大倒苦水,說這鹽湖裡的鎂锂比太高,分離技術不過關,
生産出來的碳酸锂雜質多得隻能當工業輔料賣,辛辛苦苦幹一年,年底一算賬還虧錢。
與此同時,地質和冶金專家帶回的分析報告,也印證了廠長的說法。
報告上的數據讓所有人都皺緊了眉頭:
這裡的鹽湖,簡直就是一鍋成分複雜的“神仙湯”,
要從裡面高效、低成本提取出高純度的锂,以遠新現有的技術儲備,需要攻克大量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