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遠坐在角落,始終沒說話。
直到所有方案都抛出,蘇教授團隊還在激烈的消化和争論時,他才開口。
“蘇老,張博士的方案,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蘇教授沉吟半晌:“理論上可行。但風險極高,很多都是實驗室裡的前沿理論,沒人試過大規模生産。”
孟遠點點頭,又轉向張華:“張博士,如果失敗,代價是什麼?”
張華推了推眼鏡:
“時間,還有幾爐子料。但如果成功,我們的産品,将領先全世界至少三年。”
“夠了。”
孟遠站起身,一錘定音。
“從現在起,研發部分為a、b兩組。a組,由蘇老帶領,繼續優化原有方案,求穩。”
“b組,由張博士挂帥,驗證所有新方案,求快!”
“錢和設備,我來批!我隻要一個東西——數據!”
“誰的數據好,全公司就走誰的路!”
帥到,兵到,戰場在!
張華的加盟,不是一劑催化劑,而是一枚引爆器!
他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更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和破局的勇氣。
整個“火種計劃”團隊,被徹底激活了!
兩個月後。
孟遠的辦公桌上,放着一份最新出爐的全性能檢測報告。
一個年輕的研究員,哆哆嗦嗦地念着上面的數字:
“常溫1c循環3500次,容量保持率812!”
“零下二十度低溫容量保持率75!”
“針刺、短路、300度烘烤全、部、通、過!無起火!無爆炸!”
每念出一個數字,會議室裡的呼吸聲就粗重一分。
當最後一個詞念完,死一般的寂靜。
“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