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4頁)

主人拱手迎人時堆笑的神态,席間舞女的一颦一笑,觥籌交錯時酒杯的碰撞,無一不有記錄,畫面栩栩如生。

天魁23年,仁宗繼位,群臣進谏,幾番猜忌之下,殺掉了江南海。

而新上位的居然是宮内受寵的太監!

這讓獬豸中的人無法接受,一時之間,架構松散,形同虛設。

此時民間出現了江南海的後人,收攏舊部,但并無反意,隻是收集江湖奇聞轶事,創辦報刊《江湖雜談》。

仁宗并沒有他父親的手段,在失去獬豸的同時,他也失去了對百官的控制力。

時任首相的嚴百歌在此時又提出了“逐流政策”,主張順其自然的發展,重視商業,開放港口,拉攏士族豪紳。

一時間經濟增長空前,但也埋下了土地兼并,貧富差距懸殊的種子。

經濟的繁榮下,無數的蛀蟲應運而生,朝廷的威望屢遭削減。

于是,在發酵了五十年後,大江湖時代來臨了!

一時間,群英并起,武林人才空前活躍。

《江湖雜刊》的威望也越來越高,以月刊的形式發售,其中不僅有江湖轶事,秘寶疑蹤,更是設立“三大榜”。

“武絕榜”設榜二十一位。名列其中的皆是響當當的人物,榜單之首更是有“天下第一”的美譽,隻不過榜首位置始終空着,名次由二開始排列。

“兵絕榜”設榜五十位,神兵利器,無不網羅其中。

“日月榜”設榜十位,皆是奇人異士,或以文采名動一方,或以精通奇門聞名天下,雖都不以武力為長,卻沒有一人會被小觑。

“三大榜”之下,還有其它小榜。

例如“潛龍榜”,記錄名聲鵲起的江湖新人;“奇物榜”網羅天下珍奇物件;其它小榜也是月月更新變化,給足了江湖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眼前這兩位,竟是來自《江湖雜刊》,而且看樣子還不是一般的“哨子”。

程昭昭拍了一下包一司的頭,将筆從他的手裡拿了過來,說道:“你先去約定的地方等師父,跟他說明情況。”

少年被拍了個趔趄,單薄的身體搖搖晃晃。

少女繼續小聲說道:“你現在犯了老毛病,待在我身邊也幫不上忙,不如先去找師父,我們三天後城南如意客棧彙合。”

包一司似乎還想說什麼,一急又咳嗽了幾聲,想了一下,點頭應允下來。

他沒有再多說什麼,很有禮貌地沖着李初七微微欠身,然後背着書箱小跑出去了。

程昭昭沖着李初七咧嘴笑道:

“李初七是吧?我聞到了大新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