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沒有像其他文明那樣,在末日來臨時爆發出大規模暴亂與人性醜惡,也沒有陷入徹底絕望和自我放棄。相反,他們選擇用自己最擅長、也最引以為傲的方式,迎接文明最終的落幕。
一場人類曆史上最悲壯、也最浪漫的集體行為藝術開始了。
全世界所有畫家都走上街頭,支起畫架,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天空中那顆越來越亮的“災星”。在他們筆下,那顆代表毀滅的隕石仿佛變成了一朵正在盛開的死亡之花。
全世界所有音樂家聚集在各自城市的中央廣場,舉辦最後的露天交響音樂會。當那首充滿末日悲壯感的《諸神的黃昏》響徹雲霄,無數人相擁而泣。
所有詩人奮筆疾書,用最優美的語言寫下關于生命、關于死亡、關于愛與毀滅的最後詩篇。
無數普通民衆也紛紛走出家門,不再恐慌,不再哭泣,隻是靜靜地與家人、愛人、朋友緊緊相擁,擡起頭仰望那片曾經無比熱愛、卻即将毀滅他們的星空,等待那最後的審判。
最終,那顆燃燒着熊熊烈焰的巨型隕石撕裂大氣層,狠狠撞擊在這顆藍色星球上。
沒有任何懸念。巨大的、無法想象的能量在瞬間摧毀了地表的一切。海洋蒸發,大陸崩裂,生命消亡。這顆美麗、充滿藝術氣息、璀璨如田園詩般的藍色星球,在短短幾個小時内變成一顆暗淡、死寂、被厚厚放射性塵埃覆蓋的焦炭。
一個曾經無比輝煌的偉大文明,以極其悲壯、浪漫、也極其無奈的方式,畫上了它最終的句号。
“奧林匹斯山”,王座之上。
李欣然全程目睹了這一切。她看着自己親手注入變量的文明,最終走向了這樣一種看似悲壯、實則無比脆弱的毀滅。
她所追求的人文與精神的極緻,最終卻讓她的文明在殘酷的宇宙自然法則面前,顯得如此不堪一擊。
在這一刻,她終于頓悟,深刻地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殘酷的道理:
一個文明如果徹底放棄了向外、向未知探索的勇氣,如果放棄了用科技武裝自己、超越自己的能力,那麼單純的“向内求索”、單純的精神富足,最終隻會讓自己和文明,變成一朵在溫室中盛開得無比美麗,卻經不起任何風雨的脆弱而無用的花。
兩個極端的未來都以毀滅告終。
馬庫斯的【飛升宇宙】,毀于人性的貪婪。李欣然的【人文宇宙】,毀于自然的偉力。
現在,“奧林匹斯山”上,所有觀察者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聚焦在最後一顆、也是唯一一顆還在平穩演化的星球之上——地球a,林夜的【平衡宇宙】。
在安穩度過了五百年的穩定發展期之後,它又将會遇到怎樣全新的挑戰?
林夜那條看似完美的“平衡”之道,真的就是最終的正确答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