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第1頁)

地球b的自我毀滅與地球c的脆弱消亡,像兩面冰冷而殘酷的鏡子,清晰地映照出那兩條極端文明發展路線最終的死局。

此刻,“奧林匹斯山”上,所有觀察者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那最後一顆、也是唯一一顆還在平穩演化着的希望火種上——地球a,林夜的【平衡宇宙】。

【沙盤推演年份:+1000年】

一千年的時光,在沙盤的加速下飛速流逝。而地球a的演化,在這漫長的千年裡,幾乎無可挑剔,近乎完美。

在林夜所設定的那三條如神之戒律般的“創世鐵律”的嚴格約束下,科技的發展與人文的關懷在這裡達到了一個近乎奇迹的和諧統一。科技極大地服務于人類。曾經困擾人類數千年的疾病、貧窮、饑餓、戰争,這一切,早已成為曆史課本上一個遙遠且陌生的名詞。

而【起源】世界,這個與現實完美融合的巨大“賦能平台”,更是将每一個普通人的潛能激發到了極緻。每個人,無論出身,無論天賦,都可以在【起源】世界裡接受最頂尖、最平等的教育,都可以在這裡自由學習、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同時,他們又可以在現實世界中盡情享受高度自動化科技帶來的極其舒适的物質生活。

這裡沒有階級的對立,沒有生存的焦慮,甚至沒有任何需要個體去犧牲的宏大集體叙事。每個人都活得無比自由、富足、幸福,且充滿尊嚴。

這幾乎是所有觀察者們夢寐以求的人類文明最終理想社會——一個完美的烏托邦。

然而,當推演的時間悄然進入第1500年時,一個極其微妙卻又緻命的問題開始浮現。

整個文明原創性、突破性、向外探索的腳步,幾乎完全停滞了。

“奧林匹斯山”上,龍将軍和幾位來自夏國科學院的頂尖科學家觀察者,率先從浩如煙海的數據流中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不對勁。”龍将軍指着全息星圖上地球a一項名為“基礎科學突破指數”的數據曲線,眉頭緊鎖。“你們看,這條曲線,在最近三百年裡,幾乎已經變成了一條毫無波動的水平線。”

其餘科學家也紛紛附和:“沒錯,他們的基礎物理學理論,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沒有出現任何重大的革新了。他們的藝術創作也開始不斷解構、重複和模仿過去偉大的風格。再也沒有誕生過像貝多芬、巴赫那樣能夠開創新時代的偉大開創者。”

“他們的腳步停下來了。”

這個問題,像一根無形的刺,紮進每一個觀察者的心裡。

為什麼?為什麼這樣一個看似完美、富足、和諧的烏托邦,竟然會喪失前進的動力?

很快,他們找到了那個隐藏在“完美”背後的殘酷答案——

【起源】世界。

問題就出在這個過于完美、過于便捷、過于強大的虛拟世界上。它可以以極低的成本模拟出絕大多數複雜的科學實驗,也能為所有人提供最頂尖且便捷的藝術和感官體驗。

在文明發展的初期,這極大地促進了知識普及和創造力的爆發。但當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後,它卻變成了一碗最溫柔、卻也最緻命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