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林谷。
議事廳的長案上,堆着一疊訂單。
南宮珏正拿着算盤,手指飛快地撥動着。
林川坐在案邊,一張張翻看着訂單:“青州張府要三套,李員外要五套,通判大人五套,司戶參軍兩套,船幫王員外要八套這姓王的是誰?一下子要十五套,房子這麼多?”
南宮珏頭也沒擡:“是鹽商王老爺,據說家裡有十多個院子,每個院都想擺一個。”
他嘴上說着,把算珠一撥,“大人,截止到今早,青州本地的訂單加起來,已經訂了九十六套爐子。”
林川笑了起來:“九十六套?那得好好算算。”
南宮珏早就算好,開口道:“爐子五兩一套,九十六套就是四百八十兩。炭是三個月起訂,一戶每月按八十兩算,三個月就是二百四十兩,九十六戶加起來,光炭錢就有二萬三千零四十兩。扣除成本”
林川眉毛揚了起來。
南宮珏頓了頓,拿起旁邊的成本賬冊,繼續道:“爐子的鐵料、工時,每套攤下來不到一兩;炭的成本更省,石炭、黃泥不值錢,香料也用得少,三個月的量一戶成本頂多十二兩,九十六戶統共一千一百五十二兩。”
他說着,把算盤往林川面前推了推:“統共算下來,爐子和炭的總收入是二萬三千五百二十兩,減去成本一千一百五十二兩,淨利是二萬二千三百六十八兩。分攤到三個月,每月就是七千四百五十六兩這還隻是青州本地的訂單”
聽了這個數,林川終于長舒一口氣,把身子往後靠了靠。
“可算又多了一條來銀子的路數”
南宮珏也笑了起來。
自從遊擊營擴招,還有谷裡大張旗鼓的建設,鐵林谷每個月的支出,已經直逼五千兩銀子大關。光是戰兵的糧饷和戰馬的糧草,就占去了一大半。
前面全靠邊軍采購三棱箭簇的訂單,以及隆昌酒樓的菜品分成和将軍醉的銷售在支撐,商會的三條商路剛開始跑,還沒形成固定的利潤,他這個鐵林谷大管家,看着每月賬單上嘩啦啦流出去的數字,心中那酸爽簡直不可言喻。
眼下又要入冬,本以為要靠谷裡的存銀存量熬過這個冬天了,誰想到,大人腦瓜子一轉,就搞了這麼一個賺錢的生意?!
隻是玩了一手“人無我有”,便能讓那些大戶人家,乖乖掏出成百上千兩銀子出來。
其實這個結果,林川也挺意外的。
他本想着搞個噱頭試試,沒想到,在這個時代這麼好使。
“主要是那些夫人之間傳得厲害。”
南宮珏放下算盤,笑道,“有人說這墨香炭能安神,夜裡燒着睡覺不做噩夢,還有人說長期用能滋養氣色,這話越傳越玄乎,訂的人就更多了。”
林川笑着搖搖頭。他不過是編了個“西域墨香炭”的故事,哪想到會傳成這樣?
“不過玄乎點也好。”林川琢磨了下,說道,“讓工造房再加把勁,爐子每月再多做兩百套,炭也按這個量配。不過對外,還是要控制出貨速度。”
“怕是要得罪人。”南宮珏皺眉道,“陳掌櫃那邊送來消息說,隆昌酒樓的張員外還帶了幾個朋友去看爐子,也準備定下來,還說,要是月底拿不到貨,願意加一倍的價錢。”
“加十倍也不行。”林川說得幹脆,“就說西域來的料子有限,得慢慢湊。讓他們等着,越等越想要。”
南宮珏點頭應下,又指着另一疊單子:“還有些小商戶,說想代賣,要不要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