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湊近了些,盯着爐子打量:“這爐子看着倒幹淨,燒的是銀骨炭?”
“可不是銀骨炭。”周夫人放下繡繃,用鐵鉗夾起蓋子,“當家的說這叫’墨香炭’,金貴着呢?”
張夫人盯着爐子裡的炭火,驚訝道:“你們瞧這炭的模樣,中間全是眼兒,倒像是地裡長的藕!”
衆人湊近一看,果然見那炭塊上布滿孔洞,真有幾分像切開的蓮藕。
李夫人忍不住咋舌:“莫不是西域真有這種’藕炭’?長在地裡,挖出來就能燒?”
“我聽當家的說,這炭是西域的黑土地裡長出來的。”
周夫人順着話頭往下說,“那邊的人要先焚香禱告,再用銀鋤挖,挖出來還得用酥油泡三個月,才能有這股墨香,不然哪來這麼金貴?”
“哎呀我跟你們說,周嫂子說的沒錯!”李夫人接口道,“前幾日我家老爺從京城帶回來一盒西域香餅,燒起來就有這股子味。這炭既能取暖,又能當香用,真不錯。”
張夫人忍不住伸手往爐邊探了探,驚訝道:“這炭火倒旺,手剛湊過去就覺得暖了,比炭盆好用多了。就是不知費不費錢?”
這話問到了點子上。
周夫人笑了笑,聲音壓得低了些:“說出來你們别吓着。這炭可貴着呢,一兩銀子才五個,當家的說,要是燒一個冬天,夠養活半個莊子了。”
“哎喲!”李夫人驚訝一聲,“這麼金貴?那誰燒得起?”
“咱們自然是燒得起的。”
王夫人故意露出手腕上的金镯子,笑道,“你看這屋子,不用守着炭盆熏得滿屋子煙,孩子進來玩也不怕燙着。我們當家的總嫌冬天書房冷,要是擺個這物件,冬夜裡看書倒舒坦。”
張夫人也點頭:“可不是嘛。前兒我家老爺還說,今年得備些好炭。咱們西北比不上中原,冬天冷飕飕的,這爐子這麼暖和,多花點銀子也值當。周嫂子,你家當家的在哪弄的?能不能幫我也整兩個?”
周夫人故意面露難色:“這我可說不準。當家的說這東西少,想買還得排隊呢。聽說好幾個王爺将軍家裡都用上了”
“真的啊?”幾位夫人對視一眼,“趕緊的,咱們也都備上”
正說着,外面傳來腳步聲,周掌櫃掀簾進來,見她們圍着爐子說話,便笑着搭話:“諸位夫人也覺得這爐子好?我正琢磨着再去弄幾個,給孩子們的屋裡也擺上。”
“周掌櫃幫個忙呗!”李夫人立刻接口,“也給我們留幾個,價錢好說。”
周掌櫃捋着胡須笑,卻沒立刻應承,隻道:“我得先去問問,要是有富餘的,自然先緊着諸位。”
“哎呀那可太好了!”
張夫人笑道:“我那新布置的暖閣,正缺個像樣的物件。擺上這爐子,燒着’藕炭’,來客時既能取暖,又能說段西域的新鮮事,可比擺那些瓷瓶玉器有臉面多了。”
爐子裡火苗跳動,将幾位夫人的臉映得暖融融的。
她們盯着那蜂窩狀的炭塊,越看越覺得稀罕,說出來的話也越發玄乎。
有人說這炭沒準是西域高僧開過光的,有人說埋炭的地方底下肯定有玉石礦脈,連周夫人聽着都暗自點頭,心道當家的果然能耐,連這麼好的東西都能先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