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的,真是廢物!”王大力啐了一口,但也沒再堅持。畢竟,真把人弄死在山上,他也擔不起這個責任。“那你就在屋裡待着吧!今天的柴火,回頭你得想法子補上!”
“一定,一定咳咳等我緩過勁兒來,一定加倍補上!”顧建業連忙點頭,做出感激涕零的樣子。
看着王大力等人走遠,顧建業立刻縮回屋裡,關上門,長長地松了口氣。
第一關算是勉強混過去了。但新的問題接踵而至,他餓!知青點的早飯一般是集體去食堂領,他剛才沒去,現在肯定沒了。午飯和晚飯能不能吃到,還得看負責做飯的人的心情,以及他能不能“補上”今天的活兒。
不能指望别人。
他開始在屋子裡翻找起來。原身的家當少得可憐,一個破舊的木箱子,裡面隻有幾件打着補丁的舊衣服,還有幾本被翻爛了的書。唯一的“财産”,可能就是牆角一個麻袋裡裝着的小半袋紅薯幹。這是原身省吃儉用存下來的“私糧”。
顧建業拿起一塊硬邦邦、黑黢黢的紅薯幹,用力掰了一小塊放進嘴裡,慢慢咀嚼。又幹又硬,帶着一股黴味,剌嗓子。但就是這難以下咽的東西,卻讓他感到了一絲能量正在緩慢回升。
一邊嚼着紅薯幹,一邊他的大腦已經高速運轉起來。
修炕,堵縫,加固屋頂。都需要材料。
泥土好辦,外面有的是。但需要和上稻草或者麥稭稈增加韌性,防止開裂。稻草麥稭稈這會兒估計不好找,都用來喂牲口或者當柴火了。
工具他環顧四周,連一把像樣的鏟子都沒有。隻有炕角塞着一根燒火棍,還有一塊缺了角的破瓦片,大概是原身用來鏟爐灰的。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顧建業苦笑。前世他指揮的可都是現代化的施工隊,動用的都是挖掘機、塔吊,手裡拿的是激光測距儀、cad圖紙。現在,他隻有一雙手,和一些基礎到不能再基礎的物理、建築學原理。
但他沒有氣餒。越是困難,反而越激發了他骨子裡的那股韌勁。
沒有工具,就自己做!沒有材料,就自己找!
他先用那塊破瓦片,小心地将炕竈周圍松動的泥塊刮下來,清理掉厚厚的爐灰。然後在牆角,費力地挖了一些相對幹燥的泥土。
稻草找不到,他把目光投向了自己睡覺的那個鋪位,下面墊着一層不算厚的幹草。雖然不太好,但總比沒有強。他小心地抽出一些看起來比較幹淨、完整的幹草,用水稍微浸濕,然後用力揉搓,将其混入挖來的泥土中。
這是一個極其耗費體力的活兒,尤其對他現在這副病弱的身體來說。沒一會兒,他就累得氣喘籲籲,額頭冒汗。但他咬着牙堅持着。
和好泥後,他開始修補炕竈。
首先,是改造竈膛。他用和好的泥,将過大的竈膛口稍微縮小,并調整了内部的形狀,形成一個更利于熱量反射的弧度。
然後是煙道。原來的煙道太直,熱氣直接就跑了。顧建業想了想,決定在煙道内部增加一些阻礙和迂回。他在煙道内壁,用泥巴小心地壘砌出幾道交錯的矮坎,形成一個簡易的“回煙”結構。這樣可以讓高溫煙氣在炕體内停留更長時間,更充分地将熱量傳遞給炕體本身。
這些改動看似簡單,卻蘊含着熱力學和流體力學的基本原理。放在後世,任何一個稍微懂點工程學的人都能明白,但在這個年代,對于隻憑經驗壘炕的村民來說,卻是難以想象的。
忙活了将近一個小時,顧建業才勉強完成了炕竈和煙道的初步改造。他累得幾乎虛脫,胸口像風箱一樣起伏,眼前陣陣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