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1頁)

複賽方案評審會。

氣氛比初賽時更加凝重。評委們面對着一大堆關于“節能”的方案,看得頭昏腦漲。

大部分方案,都大同小異。無非是加厚牆體、縮小窗戶、增加門鬥這些治标不治本的老辦法。

林博文的方案,四平八穩,通過嚴謹的計算,将傳統保溫手段做到了極緻,獲得了一緻好評。

李志凡的方案,則因為那個過于激進的“玻璃集熱頂”在成本和安全性上存在巨大争議,而引發了激烈的讨論。

就在這時,代号為“117号”的方案,再次出現在了衆人面前。

“咦?又是這個117号。”一個評委拿起來,翻了翻,“這次的方案好像沒什麼變化啊?就隻是把窗戶尺寸改了改,牆上多了道縫?這算是節能設計嗎?”

“太敷衍了吧?初賽僥幸過關,複賽就江郎才盡了?”另一個評委也搖了搖頭,準備将其歸入“淘汰”一列。

隻有那位年長的老工程師,再次皺起了眉頭。

他總覺得,這個117号,透着一股邪門。他拿起圖紙,對着光,又拿出放大鏡,仔仔細細地研究着每一個看似随意的改動。

他看不懂其中蘊含的建築物理學原理,但他幾十年的工程經驗,卻讓他敏銳地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

“不對你們看這個窗台的深度和屋檐的出挑尺寸,配合得非常巧妙還有這道牆裡的空腔,似乎也不僅僅是為了省料那麼簡單”

他喃喃自語,雖然說不出所以然,但他有一種強烈的直覺——這份看似簡單的方案背後,一定隐藏着極深的門道!

“老周,你想多了吧?”旁邊的評委笑道,“這就是一個最普通的方案,可能參賽者沒什麼精力深化了而已。”

老工程師沉默了。他無法用理論去說服同伴,但他相信自己的直覺。

在最終投票時,大部分評委都準備淘汰這份“敷衍”的方案。

老工程師卻力排衆議,堅持要給它一個進入決賽的機會。

“各位,初賽時,正是這份方案的成本控制報告,讓我們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這證明,設計者絕不是一個平庸之輩。”他懇切地說道,“這份複賽方案,我承認,我看不透。但正因為看不透,我才覺得,我們應該給他一個機會,一個在決賽現場,當着我們所有人的面,親口闡述他設計理念的機會!我不想因為我們的疏忽,而錯失一個可能存在的、真正的天才!”

他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也讓其他評委陷入了沉思。

最終,經過一番激烈的争論,本着“甯可錯選,不可錯失”的原則,“117号”方案,以一個極其驚險的、幾乎是吊車尾的名次,勉強擠進了決賽的十個名額之中。

決賽入圍名單公布。

當林博文和李志凡看到顧建業的名字再次出現時,都不禁嗤之以鼻。

“靠着一點控制成本的小聰明,竟然能混進決賽?真是走了狗屎運!”李志凡不屑地說道。

“無妨。”林博文則顯得頗有風度,“決賽是現場答辯,是騾子是馬,到時候拉出來遛遛就知道了。在真正的理論和體系面前,他那點鄉下工匠的伎倆,将不堪一擊。”

他們,以及所有省城的青年才俊們,都将顧建業視為一個僥幸闖入決賽圈的“醜小鴨”,一個陪跑的背景闆。

他們正摩拳擦掌,準備在決賽的舞台上,一決高下,争奪那最終的桂冠。

他們誰也不知道。

自己即将面對的,根本不是什麼“醜小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