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看到,一個完整的、虛實結合的、既能清晰展示内部結構、又能模拟真實光影效果的建築模型,就這樣,活生生地,出現在了他們眼前!
這種“結構骨架+半透明表皮”的組合模式,既解決了結構展示的問題,又解決了空間感和光影體驗的問題!而且通過拆卸組合,可以動态地展示建築的每一個層面!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模型”,而是一個可以與之“互動”的、充滿生命力的“建築教學儀器”!
如果說,剛才的結構模型,隻是讓林博文感到了震撼。
那麼此刻,這個可以拆卸組合的完整模型,帶給他的,就是一種近乎窒息的、無法逾越的絕望!
他引以為傲的“有機玻璃模型”構想,在這個充滿東方禅意和現代解構精神的“竹簽+棉紙”模型面前,被襯托得像一個粗鄙、昂貴、毫無思想的暴發戶!
他輸了。
在決賽還沒有開始之前,在模型制作這個他最引以為傲的環節上,他就已經輸得一敗塗地,體無完膚!
他想不通,也無法理解。
為什麼?為什麼一個偏遠山溝裡的鄉下知青,能擁有如此超越時代的思想和匪夷所思的創造力?這種制作模型的方法,這種對建築的理解深度,别說是他,就是他父親,甚至是京城那些最頂尖的設計大師,也從未提出過!
林博文在這一刻,徹底破防了。
他看着顧建業,隻覺得對方的形象,在自己眼中變得越來越高大,越來越神秘,最後,幻化成一座他永遠無法企及的巍峨山峰。
“顧顧主任”林博文的聲音,第一次帶上了顫音,和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敬語,“您您這套模型制作方法,可否可否傳授一二?”
他,終于放下了所有驕傲,以一個求學者的姿态,低下了高貴的頭顱。
顧建業看着他,沒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林博文這次是真的被折服了。
但他要的,不僅僅是折服。
“林工,”顧建業緩緩開口,“方法,我可以教你。圖紙,你也可以看。甚至,我們紅旗溝建築隊,還可以幫你們制作一個一模一樣的模型。”
林博文的眼中,瞬間燃起了希望!
“但是,”顧建業話鋒一轉,“我有一個條件。”
“您說!隻要我們能辦到!”
顧建業微微一笑,目光變得深邃而銳利。
“我要你,在這次競賽的決賽現場,當着所有評委和參賽者的面,親口承認一件事。”
“什麼事?”
“承認,你們省第一設計院,在‘新農村住宅設計’這個領域,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亦或是最終的理念,都遠遠落後于我們紅旗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