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各科室負責人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基本認可了評估公司的項目估值報告。
但最終拿意見的還是祝弘毅。
祝弘毅已經與周明易談好了貸款的回扣,貸得越多他拿得越多。
因此,他自然不會拒絕放貸,評估公司的報告隻是給了他一個合理放貸的借口而已。
已經建好的商品房,放貸比例可以達到70。
但沒建成,還處于施工階段的樓花項目,就隻能貸40—60,根據項目施工進度和預期收益決定放貸比例。
因為此時瓊州房地産項目總體看好,房價上漲速度快,最終會議決定,陸氏投資公司這個隻挖了地基坑的商品房小區可以按預期樓花總售價2000萬的50放貸,也就是1000萬。
開完會,回到辦公室,祝弘毅向等候在這裡的陸家貴和周明易道:“陸總,你們的項目整體抵押貸款申請通過了。按2000萬的項目估價放貸50,也就是1000萬。接下來幾天,你們把手續完善一下,最多一個星期就能拿到錢。不過,按規定,這筆貸款你們隻能用來繼續建設那個商品房項目,不能挪用資金,知道嗎?”
陸家貴頓時驚喜地雙手握住祝弘毅的手道:“謝謝祝處長,這筆貸款真是救了我們的急。沒有這筆貸款,我們這個項目還真的有可能停擺了。”
周明易也上前握手道:“謝謝老同學。”
至于挪用資金?
這不是公開的秘密嗎?
大家都在這麼幹,也沒見銀行真的去監管誰。
這項目本來就隻是用來套貸款的,陸家貴怎麼可能還繼續建下去?
祝弘毅說他的,陸家貴幹自己的,大家都心照不宣。
有回扣開道,一個星期後,1000萬的貸款就真的放下來了。
其中,祝弘毅拿走了3的回扣,也就是30萬。周明易拿走了05的提成,也就是5萬。
其他員工每人發了5千—1萬的獎金。
即使如此,陸家貴也還能剩900多萬。
如果陸家貴這時候卷款跑路的話,他就是千萬富翁。
但陸家貴是重生者,他知道跑路的時機并不是現在。因此,他立刻将目光投向孫傳宇清單上的下一塊地、下下一塊地
買地、設計、報批、挖地基、項目整體抵押貸款,相同的模式陸家貴開始瘋狂複制。
銀行賬戶裡的數字在不斷地循環抵押中,像吹氣球一樣迅速膨脹起來。
到1993年3月,陸家貴的貸款總額已經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每個月支付的利息就高達數百萬。
光看貸款的話,陸家貴已經可以去跳樓了。
但所有的風險,都被掩蓋在了瓊州島房地産市場價格暴漲的繁榮泡沫中。
無論公司員工,還是各方合作夥伴,對陸家貴的極限循環操作都隻有高山仰止、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