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
後勤辦公室裡,從主任到科員也都成了素包子和糖三角的忠實俘虜。
主任姓唐,年歲超過五十了,不知是做事謹慎,還是有心拿喬,他包子沒少吃,但給的結論是,需要跟其餘領導研究一下。
吳桂花也不生氣,笑呵呵領了菜錢,出門就問盧衛國,主任家住在哪裡。
盧衛國悄悄豎起大拇指
于是,當晚唐主任回到家,孩子在抱着大蘋果卡卡啃,媳婦兒端出大包子,一直誇個不停。
“老唐,你們食堂大姐送來不少東西。這包子可太好吃了,以後你每天給我帶幾個回來,早晨就不用起來捅煤爐子了!”
唐主任伸手拿了一個包子,一邊吃,一邊點點頭
四月的初春,風終于暖和了,路邊的殘雪沒了,太陽也燦爛了。
就像吳桂花的心情,亮堂堂,美滋滋!
白面饅頭和包子是敲門磚,當真要送到食堂賣給所有工人,就要換成兩合面了。
誰都知道白面更好吃,但一天拿出幾十斤,即便是農機廠也頭疼。
三天過去了,送到食堂的兩合面的包子和饅頭,從各一百個,迅速漲到了包子三百,饅頭二百。
很多工人,不但在食堂吃着,還要買幾個帶個回家去。
可以預見,過幾天這份額還要漲。
幸好,吳桂花一開始談的價格就是,以面粉和苞米面抵賬。
這三百包子和二百饅頭,需要消耗面粉十五斤面粉和二十苞米面,加上白菜木耳粉條和油鹽調料等的成本,折算價格頂五斤面粉,總共就是二十斤面粉加二十斤苞米面。
農機廠每天給付的,卻是三十斤面粉和四十斤苞米面兒。
其中差額的三十斤,就是吳桂花的利潤了。
不要看不起這種以物代錢的結算辦法,這對吳桂花最有利。
畢竟,買面粉不但要錢還要票,吳桂花這樣的普通老百姓,想天天買幾十斤面粉,簡直比登天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