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第1頁)

林逸果斷命令,“同時,排查京城所有涉外醫院、診所,甚至是一些涉外人員的家庭醫生,看看是否有類似的藥品使用記錄,或者是否有ab型血的患者有長期止痛需求。”

這是一項龐大而敏感的排查工作,需要國家安全部門和衛生部門的緊密配合。

在追查藥物線索的同時,林逸再次将注意力放回了那個錯綜複雜的京城地下網絡。

他将三次追擊中發現的地下通道入口和出口,以及被炸毀的通道段,全部精确地标記在京城地下管網的最新模拟圖上。

“這三個入口――四合院、廢棄工廠、居民樓公共廁所――它們連接的地下通道,雖然風格和結構有所差異,但都指向京城西北郊的那個廢棄軍用倉庫。”

林逸指着模拟圖,沉聲分析道,“這說明,那個廢棄倉庫是他們地下網絡的一個核心樞紐。”

“但是,這個網絡并非隻用于人員通行。”

他繼續說道,“裁縫鋪的電台、書店的死信箱、以及趙強使用的農家院聯絡點,都說明他們還有一個獨立的、基于生活場景的信息傳遞鍊。這兩個網絡――物理地下通道網絡和信息傳遞網絡——很可能在某個共同的中心交彙。”

“也就是說,那個廢棄軍用倉庫,不僅是人員的中轉站,也可能是信息彙集和處理的中心!”

李衛民眼中閃過一道精光。

“是的。”

林逸肯定道,“而那個‘影子’,他既是物理網絡的利用者,也是信息網絡的指揮者。他既能靈活地在地下穿梭,又能精準地掌握情報傳遞鍊條。這再次印證了他高級特工的身份。”

他突然想到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這些地下通道并非自然形成,而是經過精心開鑿和維護的。

這背後需要巨大的财力、人力和專業技術支持。

“李叔叔,我們不能隻盯着‘影子’。”

林逸說道,“‘影子’隻是他們網絡中的一個關鍵執行者。我們應該深挖這個網絡的構建者、資金來源和最高指揮者。他們能夠構建如此龐大而隐蔽的地下體系,說明他們在這片土地上潛伏已久,而且滲透極深。”

他提出了一個新的偵察思路:第一,逆向工程地下網絡。既然已經知道了幾個出口,那麼嘗試從這些出口向内逆向推導,結合曆史地圖和工程資料,找出最有可能的地下主幹道和核心樞紐。特别是要利用最新的地下探測技術,對廢棄軍用倉庫下方的地下空間進行更精确的勘探,繪制出詳細的三維結構圖。

第二,追蹤資金和資源流向。這樣龐大的地下工程和情報活動,需要持續的資金和物資投入。調查與方有關的貿易公司、秘密資金賬戶,甚至是一些表面合法的“文化交流”或“援助”項目,看看是否有異常的資金流動或者物資采購記錄。

第三,排查地下工程專家和特殊人才。誰擁有開鑿和維護這種地下通道的專業知識?

是國内叛逃者,還是境外專家秘密潛入?

排查那些在解放前或者特殊時期,參與過京城地下工程建設,或者有特殊背景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涉及面極廣,需要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

李衛民沉聲道,“但隻要能挖出這個盤踞在京城地下的毒瘤,一切都值得!”

“我們必須找到他們的核心!”

林逸眼中燃燒着熊熊鬥志,“‘天河’項目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李衛民看着林逸,這位年輕的總工程師,已經不僅僅是技術領域的佼佼者,更是在反間諜鬥争中展現出驚人的戰略眼光和果斷決策力。

他知道,将這項任務完全放手交給林逸,是正确的選擇。

新的偵察方向确定,整個反間諜小組再次動員起來。

京城地下,一場圍繞着“影子”和神秘地下網絡的全面清理行動,正式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