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令:a類目标,定于本月15日,于天河核心材料研制現場,進行b級破壞。需僞裝為生産事故。完成後立即撤離,通過指定航線接應。聯絡人:c—7。注意,行動不可逆。”
這份來自文化用品商店畫冊凹痕中的二進制編碼,經過實驗室技術人員三天三夜的奮戰,終于被完整破譯。
每一個字都像一顆重磅炸彈,在指揮部内炸響。
距離指令中提及的行動日期――本月15日,隻剩下不到三天的時間。
“天河”項目核心材料研制現場,是國家最頂級的機密場所之一,安保級别極高。
然而,“捕食者”宋明遠竟然敢将這裡作為破壞目标,這不僅說明他膽大包天,更說明他對這個現場有着非同一般的了解,或者已經在内部埋下了暗樁。
林逸和李衛民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布防工作之中。
“立刻聯系‘天河’項目指揮部,通報情況!”
李衛民語氣急促而嚴肅,“但注意保密,隻向最高負責人彙報!嚴禁向其他人員透露具體細節,以免引起内部恐慌或打草驚蛇!”
“天河”項目指揮部接到來自軍工廠的絕密通報後,立刻拉響了最高級别的内部警報。
所有核心區域的人員流動受到嚴格限制,安保力量增加了數倍,每一個角落都被嚴密監控。
僞裝成普通工人的特戰隊員和反間諜人員,悄無聲息地滲透進研制現場,如同幽靈般潛伏在各個角落。
與此同時,林逸負責設計那個“完美事故”的陷阱。
“宋明遠的目标是僞裝成生産事故進行b級破壞。”
林逸指着研制現場的模拟圖,對技術人員和特戰隊員說道,“這意味着他會選擇一個看似合理的破壞點,利用現場的設備或材料制造意外。我們需要預判他最可能選擇的目标,然後在他選擇的區域,設置一個讓他無法拒絕的‘機會’,同時确保這個‘機會’在我們掌控之中。”
經過反複推演和論證,他們最終選定了核心材料提純車間的一處關鍵反應釜。
這個反應釜是整個流程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