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頁)

這個反應釜是整個流程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将在反應釜的控制系統上,設置一個隐藏的邏輯回路。”

林逸解釋道,“這個回路會模拟一個‘系統故障’,在特定時間點,讓反應釜出現一個短暫的、看似正常的‘異常’。這個異常會是宋明遠眼中絕佳的破壞機會。”

“同時,我們将在這個區域布置最密集的監控和抓捕力量。”

李衛民補充道,“一旦他觸碰或者試圖操作任何設備,哪怕隻是一個細微的動作,我們立刻啟動抓捕!”

陷阱的設計極其精密,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複推敲,确保既能吸引“捕食者”上鈎,又能保證現場人員和設備的安全。

接下來,是如何将那份“假情報”傳遞給宋明遠。

這份情報必須足夠真實,才能讓他深信不疑,并按照指令在15日當天前往“天河”核心現場。

“他喜歡通過報紙标記或者茶館的‘茶杯密碼’獲取指令。”

林逸沉思道,“但這些方式都太容易暴露我們的意圖。我們需要一種更隐蔽、更自然的傳遞方式。”

他突然想到了文化用品商店印刷的畫冊。

那批畫冊是發往京城某個文化交流機構的,而宋明遠作為工藝美術研究所的副主任,很可能與這個機構有聯系。

“我們可以在那批畫冊中,通過一種隻有‘捕食者’才能識别的暗語,植入這份‘假情報’!”

林逸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利用他習慣的渠道,将他引向我們設定的陷阱!”

方案确定後,技術人員立刻行動。

他們利用高超的微縮印刷技術和化學藥劑,在一本即将發往文化交流機構的畫冊的圖案邊緣,植入了一段隻有在特定波長紫外線照射下才能顯現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