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廠秘密實驗室,那枚從宋安民處繳獲的黃銅戒指,此刻正被放置在一個特制的隔離箱内,接受着最後的掃描和分析。
技術專家們根據戒指的材質成分、晶體結構以及内側古老符号的波形特征,已經成功模拟出一種特定的、短距離的電磁脈沖信号。
這種信号,就是林逸用來引出陳建國的“假指令”。
“信号模拟完成,經過反複測試,其頻率和波形與戒指本身的微弱能量波動高度吻合。”
技術負責人彙報道,“我們無法确定這是否就是‘引線人’使用的真實觸發信号,但根據宋安民的口供和戒指的特性,這是最有可能的模式。”
“發射器準備好了嗎?”林逸沉聲問道。
“已經準備就緒。”
技術人員指了指那個從博物館繳獲的微型信号發射器,“我們将模拟信号導入其中,它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内,在博物館内部區域發射一次。發射完畢後,我們将立刻回收設備,不留下任何痕迹。”
李衛民站在一旁,神情嚴肅:“這個計劃風險很高。如果陳建國不是‘織網者’成員,或者他們有其他更隐蔽的聯絡方式,我們的行動可能完全無效,甚至暴露我們的存在。”
“但我們必須冒險。”
林逸的眼神銳利而堅定,“那件青銅器和‘織網者’在西北的計劃,是懸在我們頭頂的利劍。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出擊。如果陳建國真的是‘織網者’的關鍵人物,這個信号,必然會觸發他的反應。”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京城國家曆史博物館在夜色中顯得格外靜谧。
然而,在這甯靜之下,一場無聲的博弈正在悄然展開。
林逸和李衛民坐鎮博物館附近一個秘密監控點。
高清監控畫面實時傳輸回來,覆蓋了博物館内部的各個區域,特别是陳建國可能出現的地點。
反間諜小組的隊員們,已經化裝成夜班工作人員、維修人員等,潛伏在博物館的各個角落。
陳建國依然在館内進行夜間巡視。
他穿着筆挺的制服,步伐沉穩,表情一絲不苟。
他檢查着門窗、警報系統、消防設備,與值班人員交流,一切都顯得那麼正常,找不到任何破綻。
“目标目前沒有異常。”監控人員低聲彙報。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氣氛越來越緊張。
林逸緊盯着屏幕上的陳建國,他的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心中計算着最佳的信号發射時機。
“選擇在人員最少、監控盲區相對集中的區域進行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