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1頁)

“而且,那些所謂的‘意外事故’,很可能就是為了轉移視線,制造混亂,為他們的行動打掩護。”

林逸補充道,“他們恐吓王教授,也是為了讓他退出項目,減少阻力。”

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個結論:陳建國是這次博物館行動的執行者,他利用職務之便,制造混亂,盜取了那件青銅器,并計劃将其運往西北。

問題是,青銅器現在在哪裡?

陳建國如何将其運出博物館?

他下一步的計劃是什麼?

“我們不能再等了。”

林逸做出了決定,“陳建國可能正在等待将青銅器運往西北的指令或機會。我們必須在他行動之前,鎖定青銅器的下落,并控制住他。”

“但直接抓捕風險太大,而且可能無法找到青銅器或者獲取更多信息。”

李衛民提醒道。

“是的,我們需要一個計劃,一個能夠讓他暴露,或者引出他背後同夥的計劃。”林逸沉聲道。

他腦海中飛速運轉,将所有已知信息進行排列組合。

陳建國使用的短距離發射器,燒毀的紙條,西北的青銅器,以及宋安民口中“引線人”的“特定聲紋指令”這些元素如何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效的陷阱?

“如果我們能夠模拟‘引線人’的指令呢?”

林逸突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李衛民一驚:“模拟‘引線人’?這太危險了!我們根本不知道‘引線人’的真實聲紋,一旦模拟失敗,反而會暴露我們!”

“不,我們不需要模拟聲紋本身。”

林逸眼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宋安民說過,‘引線人’的指令,除了聲紋,還會伴随特定的‘信物’。那枚黃銅戒指,就是‘織網者’的信物!或許,這個短距離發射器,就是用來接收某種與戒指相關的信号,或者配合戒指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