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幹部們眼睛瞬間亮了。
他們對脫殼廠的工作,垂涎不是一天兩天了,隻是之前,宋念華把的緊,一點機會不給他們。
現在,宋念華雖然自願讓出兩個工位那誰家還沒有個‘三親四少’和‘兄弟姊妹’呢?
這可關乎着自身利益,比辦什麼‘掃盲班’,可實惠多了。
“不過我招工人,也是有條件的,雖然不用非得會認外國字兒,起碼也要初中學曆,寫能會算。”
宋念華提出要求。
衆人低頭思量。
“等等,辦掃盲班我沒意見,可錢呢?知青們總不能願意,白給咱們上課,不要工錢吧?”
會計宋招财提出‘核心’問題。
宋念華早有準備,“錢不是問題,村裡要是實在困難,就用魚塘的收益,給老師們發工資,魚沒賣出去之前,工資我可以先給墊着。”
魚塘挂着宋家屯的名頭,年底要上交給村裡一部分,都是她‘辛辛苦苦’掙來的,當然要替她‘投資’,培養人才。
然後,唯她所用!
“我覺得春梅和念華說的有道理,苦誰也不能苦孩子,窮啥都不能窮教育,領袖早就教導我們了。”
管生産的李主任最先咐合。
他有一個剛初中畢業的閨女兒,要是能進脫殼廠當工人,能自己掙錢,以後找婆家也能好好‘挑一挑’。
“嗯,我覺得這事能搞,對咱自己有好處,還能造福後代,一舉兩得。”
文書宋青山也咐合。
他弟弟今年剛初中畢業,跟宋勝利是一屆的,他弟弟學習不好,勉勉強強拿了個畢業證。
上不了高中,但可以應聘去脫殼廠當工人
“我贊同。”
“我看也行。”
“對啊,也不費勁,把小倉庫騰出來,再找幾張破桌椅就行了。”
大家都咐合了起來。
孫春梅很高興,“既然大家夥兒都沒意見,那我就先去趟公社,跟公社領導打個招呼,回來咱就開始準備。”
衆人點頭應是。
宋念華和孫春梅轉身走出辦公室,就要去公社。
村幹部們看着兩人的背影。
“你們說,辦掃盲班這種事兒,是孫春梅能想出來的嗎?”
文書宋青山突然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