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着機會難得,就去跟他們廠長談,買拖拉機的事兒。”
“這一談才知道,人家廠子不缺錢,就缺‘葷腥’,缺‘油水’。”
“你們也知道,機械廠工人幹的都是重體力的活兒,吃不着肉,幹活兒就沒勁兒,人家廠的廠領導,是個知道愛護工人的,知道我是村裡的,就提出想用拖拉機的一部分錢,跟咱們村換幾頭豬和一些雞鴨,給工人們添個‘葷菜’。”
“我一想,反正咱村兒的豬早晚也得買,給誰不是誰給呢,不如換給機械廠,我可以幫機械廠把錢兒,墊付給咱村兒。”
“還有鄉親們養的雞、鴨,我也願意出錢收他們的。”
她說出自己的打算。
屋裡,寂靜半晌,大家都沒說話,徑自思量着。
“念華啊,咱村兒這豬、雞啥的,可都是給公社養的,你從中間給截了,公社能樂意嗎?會不會批評你啊?”
孫春梅一臉擔心問。
幹事宋青山也道:“是啊,雖然是‘換’,但本質上還是搶了公社的東西,不好吧!”
“公社要是追究下來,誰能負這個責任?”
“負什麼責任啊?你們想太多了,人民群衆的需求,是需要得到滿足的。”宋念華胸有成竹道:
“‘用機械解放農民的雙手’,是領袖下達的政策方針,咱們村現在的情況就是,迫切的需要一台拖拉機,來減輕鄉親們的體力勞動。”
“作為公社的領導,他們不是就該事事以鄉親們的需求為主,為鄉村做些好事實事。”
“而不是伸手阻止鄉親們為自己創造便利。”
“如果公社領導真的要追責的話,那就讓他們來找我,反正,這也是我出的主意。”
宋念華斬釘截鐵說着。
村幹部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