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主任把人送到學校,看着宋念華和苗校長‘接上頭’兒,他就走了。
苗校長叫來教務主任,讓他把李夢和連玉香,分别安排給二年級和四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教她們怎麼給學生們上課。
宋念華則被留在校長辦公室,跟苗校長學習怎麼管理一所‘學校’。
苗校長态度并不熱情,隻是簡單的把一所‘學校’的基本組織架構說了一遍,又把學校一年的工作總結給了宋念華,“管理學校,事情很瑣碎,沒有什麼系統的方式。”
“你把這份工作總結看完,吃透,就大概知道都要做什麼事兒,做到什麼程度了。”
他說完,就徑自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宋念華則‘如獲至寶’接過,坐在旁邊桌子上,仔細看了起來。
兩個人,各忙各的,互不打擾。
這一看就是一個下午,其間,宋念華一直全神貫注,沒動過。
苗校長一直偷中觀察着宋念華,開始他以為,像宋念華這麼年輕的孩子,家裡有點權,父母疼愛,不得下鄉當知青。
嘴裡雖然高嚷着‘建設農村’,‘掃盲辦學校’,其根本就是在‘喊口号’,為自己争取‘返城名額’,存些資本。
憑心而論,他不想哄城裡的大小姐‘演戲’,隻是礙于孫主任這個老朋友,不得已為之。
但經過這一個下午,他倒是對宋念華有些改觀了。
挺認真,還坐得住,好像不是‘花架子’。
可這個世道,是‘教育’的至暗年代,就算有幾分真心和能力,也會被外界硬性‘禁锢’。
“宋知青,你才多大,還不到二十歲吧?還有那兩個當教師的姑娘,看着也就二十出頭兒,就你們三個人,想支起一個村子的‘掃盲班’,你會幹嗎?知道怎麼幹嗎?”
“教書育人,可不是光靠學曆和文化水平就能做好的,他是需要的歲月的沉澱,需要把你對人生的感悟,轉化後教給學生們。”
“你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沒有沉澱,沒有感悟,甚至,你們自己的三觀還沒立穩呢。”
“‘教師’是這世上責任最大的一個職業,要塑造學生的三觀,教育學生怎樣成人、成才的。”
“那些學生,可都是國家、社會将來的建設者,他們的素質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民族的興衰,這麼大的責任,你背的起嗎?”
苗校長‘吓唬’着宋念華,想讓她‘知難而退’。
“責任重大,我當然知道。”宋念華神情‘肅然’道:“我們響應領袖号召,到農村插隊當知青,本身就背負着‘使命’,組織上相信我們,我們就要‘千方百計’,拼盡全力的完成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
“苗校長,我是沒當過校長,不知道應該怎麼管理一個‘學校’,但我可以學啊。”
“沒有人生下來就什麼都會,所以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會的,掃盲班是我要辦的,交給别人我不放心,而且,我們村子那些幹部們,也不會管理一個‘學校’。”
“既然都要從頭開始學,我年輕,有文化基礎,學習能力很強,所以,我選擇自己來學。”
苗校長見宋念華不聽勸兒,無奈歎聲:“唉,你的心情我能理解,可如今算了,你們這掃盲班教村裡人認識幾個字兒,幫着看看村裡的孩子們也是好事兒。”